第(1/3)页 沈亮翻身下去,决定齐头并进,葡萄酒也要做,玻璃器皿也要做。 惊世骇俗的大块玻璃暂时不必考虑,但是盛装葡萄酒的玻璃瓶倒可以优先考虑。 沈亮坐在桌前,挥毫泼墨,将制造玻璃所需要东西一一列举。 首先是原料问题,玻璃所需要的原料石英石、石灰石、长石、纯碱。 石英石不是问题,毕竟作为陶瓷大国,主要原料就是石英石。 石灰石也一样好搞,于谦还曾写过著名的石灰吟,只是因为历史发生改变,那首“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还没有出现。 最令人头痛的,就是纯碱了。 纯碱学名碳酸钠,俗称小苏打、石碱、块碱、口碱。 古人很早就开始使用纯碱,不过天然的纯碱主要存在盐湖之中,产量稀少,直到现代工业纯碱出来之前,纯碱就是工业化生产的一大制约。 纯碱被称作工业之母,玻璃、纺织、化工、轻工、冶金都需要纯碱。 按照历史进程,此时的西方已经摸索出了路布兰制碱法,再过二十多年,比利时人索尔维就会探索出索尔维制碱法,又叫做氨碱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们国家的纯碱都得从英国进口,直到一个名叫侯德榜的男人出现。 沈亮记得高中课本上,有一页专门讲到侯德榜的事迹,这位老先生堪称近现代国家工业的奠基人,一直活到了1974年,享受极高的待遇。 氨碱法的优缺点很明显,优点就是原料便宜、产品纯度高,副产品氨和二氧化碳可以循环使用,制造步骤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缺点就是食盐的利用率低,污染大。 沈亮所要采用的,就是氨碱法。 虽然侯德榜的制碱方法可以将食盐利用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六以上,还能制取氮肥、污染较小,但是纯度比不上氨碱法生产的纯碱,而且对设备的要求很高。 沈亮虽然非常推崇侯德榜,不过考虑到当前的情况,便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沈亮将所需材料写下来,不过材料的配比没有写,而且他还在纸上多写了几样材料,防止配方泄露,被人拿去摸索出来。 来到红楼世界,他发现古人在智商方面一点也不差,所欠缺的就是一些知识和大局观。 “想要烧制玻璃器皿,必须要招聘一批懂得烧制瓷器的工人。”沈亮在纸上写写画画。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样算下来,沈亮发现自己这700两银子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顶多就是一口水。 “可是自己年未及冠,不能当官,也不能抛头露面做生意,该怎么赚钱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