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眼看着朱元璋就要爆炸,李进赶忙解释道: “那倒不是,是让义乌县衙去贷款,出面向粮商贷款。” “要不然义乌县怎么会无缘无故多出来这么多的粮食?” 朱元璋一愣,县衙贷款? 他还从没有听说过有人敢向县衙贷款,难道就不怕县衙不还吗? “粮商这么做,难道就不怕县衙赖账吗?” “那倒不会,这笔贷款是借贷浦发钱庄的,是有抵押的。” “他们如果敢赖账,那就直接把抵押全部拿走。” 李进面上风轻云淡,仿佛根本不在乎义乌县敢耍赖。 “抵押?那义乌县衙抵押了什么?” 朱元璋更是困惑,这义乌县穷的跟鬼一样,还有什么好抵押的? 李进说道: “未来三年的赋税收入。” 朱元璋闻言,顿时气的吐血。 之前在听到义乌发生重大洪灾后,他就曾下过圣旨,要减免三年的义乌县的赋税。 结果现在这三年的赋税要全部落到了粮商的口袋,这让他实在郁闷至极。 “其实这也是有弊端的,毕竟就像我刚才说的,羊毛出在羊身上。” 李进给自己斟了一杯酒,慢慢品了一口,却说道: “这些最终还是官府向百姓收税,还给钱庄,还是有一定的风险。” “最好的办法,还是朝廷能在大灾荒的时代,从国库拿钱,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以此来以工代赈,既能解决灾民的温饱问题,又能修缮朝廷的基础设施,两全其美。” “以工代赈应该成为国策,是可以在整个大明层面为朝廷解决问题。” “可惜,当今皇上太抠门,目光太浅,就跟你一样,老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格局没有打开,终究还是农民思想。” 朱元璋本来对李进的前几句话感到震撼,结果说到最后,朱元璋却是被气得火冒三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