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北宋悲歌,靖康之耻-《寒窑仙赋》
第(2/3)页
当晚,金兵即以火船数十艘顺汴河而下,进攻西水门。
李纲亲自临阵,以二千名精锐步军布列城下,用长钩钩敌船,投石击船。
又在河上放上杈木,挡住敌船前进,把蔡京家花园的假山石运来堵住西水门门道,防止敌船进入城内。
经过一昼夜苦战击退了金兵的进攻。
宋钦宗见得金军势大,软弱的一面又暴露出来,他虽然一面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负责防务,一面却派遣郑望之等去金营求和。
李纲坚决反对割地,宋钦宗又惊又怒,当即传召李纲入宫问话。李纲坦然无惧,自入宫陛见。
李纲方才参拜了,宋钦宗便大声叱问道:“何故私下扣住割让三地诏书?金军不得诏书,便不息兵,何以保全汴京?”
李纲不慌不忙起身,道:“陛下莫慌,今日巡城,不日将有数路勤王大军到来,定可退敌。”
宋钦宗怒道:“金军围城,勤王兵马来得再多,可是敌手?”
李纲垂手道:“陛下容禀,勤王兵马精锐有二十余万军马,不必惧怕金人。待得二十万军马到了,在也不俱金人。”
可惜的是二十余万勤王兵马未到,靖康元年三月,金军兵临城下,宋钦宗赵桓被金人掳去,逃跑的道君皇帝用也被抓住,康王赵构被岳飞救下,后宋钦宗赵桓死于五国城,时年54岁,史称靖康之耻。
二十余万勤王兵马虽然击退了金军,只救下了一位大宋公主,其他的人被金军带走,北宋悲歌,衣冠南渡,金国在靖康之难中俘虏了众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赵构是其中的一位漏网之鱼。赵构从济州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即位为宋高宗,于鸿庆宫谒太祖庙,改元建炎,重建宋朝。
衣冠南渡,亦作衣冠南度。语出唐史学家刘知几《史通》“邑里”篇。该文原仅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士族相随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权南迁。
后衣冠南渡逐渐演化为熟典,代指缙绅﹑士大夫等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
华-夏-族历史上有三次因动-乱而发生的大规模人口南迁现象,分别是:
第一次:西晋末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
第二次: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徙;定都江宁府(南-京),建立南唐;
第三次:北宋末,宋高宗渡江,以临安(今杭-州)为行都,建立南宋。
其中,史学界亦有只认可西晋末与北宋末这两次为“衣冠南渡”(也有历史学者三者皆称),但在文学应用上,三次都冠以“衣冠南渡”者比比皆是。
半年之后,为避金兵进攻,以巡幸为名,先后流亡至扬州,金朝也一路南扑,直逼杭-州,宋高宗无路可逃,只得入海逃避,在温州沿海漂泊了四个月之久。
由于南方天候潮湿河道纵横,加上南宋军民的英勇抗战,金主帅完颜兀术决定撤兵北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