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河中疑云-《五代十国往事》


    第(2/3)页

    安重诲只顾着口若悬河,唾星四溅,丝毫没有觉察到李嗣源已经变了脸色。

    干儿子靠不住吗?干儿子要逼死亲儿子,然后夺干爹的江山社稷吗?安重诲,你丫指桑骂槐,朕听不出来吗?

    这话不能明说,李嗣源只能干瞪眼、生闷气,丝毫不为所动。

    安重诲退下来后,认真总结归纳,认为李嗣源之所以袒护李从珂,无非是“反状未明”,没有真凭实据,不敢擅杀功勋旧将。

    证据可以有。

    证据真没有。

    证据必须有。

    为了能够置李从珂于死地,安重诲简直堪称丧心病狂,他不惜栽赃嫁祸,设计陷害李从珂。

    安重诲秘密联络了河中牙将杨彦温,矫诏命他等李从珂出城的时候,闭城拒之,倘若有问,就让李从珂入朝。

    长兴元年(930)4月5日,这个机会终于来了,李从珂出城,到黄龙庄视察战马。牙将杨彦温按照“密诏”的指示,关闭城门,拒绝接纳李从珂,发动了“河中兵变”。

    李从珂闻讯大惊,急忙来到城下,质问杨彦温,“我平日待你不薄,今日为何要谋反?”

    杨彦温在城墙上拱手施礼,回答道:“我非不念大帅恩德,只是接到枢密院转达的圣上密旨,请大帅进京朝觐。”

    李从珂往东走了约六十里,驻扎下来,派使节上奏朝廷。他觉得事有蹊跷,一定是有什么人想害自己。

    安重诲的这一招非常狠毒,与《水浒传》中“火烧草料场”异曲同工。先帮李从珂“叛乱”,然后光明正大地出兵征剿,使之死于乱军之中;如果李从珂真的进京朝觐,也可以拿兵变大做文章,起码可以治他一个失察、失职之罪。

    4月9日,李从珂的使节抵达京师,向李嗣源报告了杨彦温闭城拒纳之原委。李嗣源瞬间起疑,随即叫来安重诲,问道:“杨彦温说是奉了枢密院命令?这是怎么回事,请你给我解释一下。”

    安重诲当然不能承认自己矫诏了,“陛下,俗话说贼咬一口,入骨三分!这当然是叛贼的血口喷人啦,陛下可要明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