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死谏-《烽火寄平安》
第(1/3)页
闭关锁国后,新韩对在瑜州境内潜伏的太初朝廷和星河宗密探进行了血腥镇压,七杀营经营数十年的情报网络遭到致命打击,而在瑜州之外的人对此却是毫无察觉。
顾西风此时已经焦头烂额,却不是因为新韩朝的闭关,而是因为太初和东夏彻底撕破脸皮,正式宣战了。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太初使臣被斩了。
李伯乾对于派使者跑到东夏指手画脚这件事十分热衷,即便关系紧张的时候也不停手,东夏王白玄徽对此始终隐忍,最多也就是把使者赶出王宫。
然而这次还没等太初使者说出什么呢,白玄徽不由分说,直接将太初使者拉下去砍了,并且将砍下的头颅挂在了皇城之外。
即便是两军交战,也理应不斩来使,如此一来,彻底点燃了太初皇帝李伯乾的怒火,在皇贵妃早姬的推波助澜下,李伯乾立即召文武百官上朝议事。
如此突然召开朝会必然有大事发生,满朝文武都一脸凝重的赶到太初皇宫主殿。
官员到齐后,李伯乾面色阴沉的来到大殿上,端坐在龙椅上,众官员看到皇帝陛下的表情更加确信自己的猜测,每个人都表情严肃,内心紧张,忐忑不安的等待着皇帝接下来要公布的消息。
“上朝!”一名太监高声喝道,文武百官齐齐跪地高呼万岁。
李伯乾依旧冷着脸说道:“众爱卿平身。”
百官起身后静静等候着。
李伯乾语气含怒说道:“刚刚传来消息,朕派到东夏的使者被东夏王杀了,还将头颅悬挂于王宫之外,这是赤裸裸的挑衅了,众爱卿来说说,我太初当如何!”
一时间没人上前答话,都在观望,此时若是言语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
文官队伍最前方一道身影站了出来,此人正是如今的太初丞相许观之。
许观之此人是最早被李伯乾招入麾下的绝对亲信,当年与清和结盟他也出了不少力,当他站出来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此时许丞相要说的就是陛下想要听到的。
许观之手持笏板行跪拜之礼开口道:“陛下,臣认为东夏此举实在欺人太甚,如今我太初兵强马壮,也不用担心新韩朝的威胁,此时正是出兵征讨东夏的大好时机!”
李伯乾闻言脸色有所好转,明眼人都知道,许观之此言必是皇帝陛下的意思,文武百官立刻一呼百应,大多数人都表示支持南下攻打东夏。
有极少一部分人没有发言,而出言反对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太常寺少卿方希直。
方希直是当年刘知庸的门生弟子,但当年刘知庸被被迫告老还乡之时并没有站出来,反而是投靠了许观之,这才保住了官位,没有同其他老丞相的弟子一般被罢官甚至入狱。
此举也让他的众多同门不耻,当街谩骂他的不在少数,而他却一笑置之。
没有人知道,当年刘知庸曾经与方希直有过一次长谈。
…
那一晚,刘知庸将方希直叫到府上,书房门窗紧闭,房中只有这二人。
老丞相的书房内摆满了书籍,就连地上都有散乱的书,刘知庸一脸严肃地对方希直说道:“希直,你是老夫众多门生中为人最为正直、最为忠诚的,也是老夫最信任的人。”
方希直没有言语,等待着老丞相的下文。
刘知庸顿了顿说道:“老夫在不久之后必然会被陛下罢官或是赐死。”
“你先不要激动,听老夫说完。”刘知庸见方希直有些激动要言语,出言制止道。
“老夫不在朝堂之后,陛下行事会更无所顾忌,希直,我希望你在老夫失势后立刻投靠陛下党羽门下。”老丞相继续说道。
方希直见缝插针急忙郑重开口道:“希直永远是老师门下弟子,绝不做趋炎附势之徒。”
刘知庸眼神有些不忍说道:“希直,老夫此举可能难为你了,但这件事总得有人去做,你是最佳的人选。”
方希直察觉到老丞相似乎另有目的,不再说话,继续聆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