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最后往铁包里面吹风,为的不是提高多少温度,焦炭燃烧的炉温不低,出来的白口铁已经是非常接近高碳钢的生铁了。 就多了一点杂质和碳含量,铁包中最后的氧化反应,去除了一点点的磷、硅、锰、碳,钢就出炉了。 省了炒铁和锻打, 效率大增,产量也会大增。 炼钢高炉一炉能出钢一千五百斤,一天能开炉一次,这样的高炉,幽州有四座,一年能产钢两百多万斤。这个数量不少了, 东汉末年, 全国一年才能出产五百万斤钢,再建几座高炉, 他能超越整个东汉。 可惜铁矿石的挖掘速度,物料的粉碎速度,限制了高炉的产能,盲目扩大不可取。 矿洞就那么几个。 探矿的得努力呀,他派出去很多探矿队了,渔阳县北面山区,军都山山区,有铜有金银有煤,土垠、海阳、令支、徐无周边有煤有铁,可找不到矿脉啊,他也是只知道这个区域有矿藏,根本不知道具体位置。 空有宝山而不得入,抓心挠肝啊。 高炉在检查炉膛,另外一座炒铁炉正要改建, 图纸和制备流程已经发往渔阳县和涿县,那里的高炉也会改成炼钢炉, 钢的产量会越来越高,打造战具的工坊,可以提高产能了。 光有钢锭是不行的,得把它打造出来才有用。 刘襄在甲胃、刀剑、矛戟工坊转了一圈,秀了一下存在感。 兵器工坊大多改用夹钢法打造,流水线作业汉朝的工匠原本就是这么干的,抽取了几件成品检查,质量不错,没发现以劣充好的事情。 每件兵器的铭文都记录了各道工序的工匠,出了问题直接能找到他们头上,处罚很重,还会连坐,只要工官不出问题,工匠是不敢乱来的。 甲胃工坊的人最多,冷锻鱼鳞甲、铁扎甲、革甲,工序繁多,对人力的消耗很大。 几千个工匠忙忙碌碌,可产量却不高。 没办法,一套扎甲两千多个甲片, 锻打匠人制作了甲片,过一遍检查,合格的送到髹漆匠人那,髹漆五六遍,再过一遍检查,合格的送到巧手匠人那串联,最后成甲得经过刀剑噼砍和弓弩试射,这两道检查工序合格,才会入册存入府库。 一个月做不了多少套。 冷锻甲更费时间,现在一个月能出四套了。 甲胃是真的费时费力,一套铁扎甲消耗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够武器工坊做出一堆的刀剑矛戟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