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皇甫嵩沉吟一番,猜到了刘襄的意图,点了点头。 “还有什么要求?” 刘襄意有所指的说道:“义真公大气,吾心满意足。若是朝廷大军回返,吾愿提兵,协助剿匪。” 皇甫嵩深深的看了刘襄一眼,回身下令:“下马,命营中易帜。” 这个命令一下,兵马的指挥权就算移交了,黄巾军在侧,无论兵权归谁,都是不能缴械的。 皇甫嵩笃定,给出的好处能够吊住刘襄的胃口,毫不犹豫的转交兵权。 兵符印信,黄册账簿一一交接,这座大营就归安平军了。 一众高层将校,自然不可能听刘襄的,所以他们跟着皇甫嵩南下了,走得干脆利索。 现在,轮到刘襄应对黄巾军了,希望张宝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也不知道他这个神上使的名头,有没有一点影响力。 皇甫嵩留下了饵料,后续又会有什么动作呢? 名将的心思,你得往最恶毒里面想,因为每一个名将,都是踏着尸骨走过来的。 兵不厌诈。 孙子开篇就强调了这个道理,一切的兵法,都建立在这句话上。 这个道理刘襄懂,可张宝迟迟不出城,对峙下去不是办法,他打得就是一个时间差,容不得迁延。 剿灭万余大军是需要时间的,不快点行动,汉军随时能够回头。 天气越来越冷,安平军若是还在野外奔波,大批的战马就得冻死,若撤军而走,黄巾军这个屏障就没了,那他出兵是过来旅游的吗? 带着四千骑兵上万匹马,转一圈就回去了?他闲的没事干了吗? 这万余人,到不是什么问题,大不了当他们不存在,刘襄随时能够脱身而走。 得到就赚了,得不到拉倒,刘襄是来解围了,目的达到就好。 他最在意的还是诏安,他是真希望皇甫嵩能够信守承诺。 诏安这个饵料,他拒绝不了,万一成了呢,就省了很多功夫,安平军也会少死很多人。 城中黄巾在骚动,城外大营人心不宁,安平军的骑卒随时准备跑路。 皇甫嵩脱身了。 刘襄在赌。 张宝在思考。 wap. /130/130239/30380830.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