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有时晴天有时阴-《乡村之巨变》


    第(1/3)页

    陈兵最听他大哥的话,皮箱厂的机制创新,他就完全照着大哥的思路进行。

    几天之间,陈兵的皮箱厂停止了皮箱壳生产,村里却很快冒出十几家专门做皮箱壳的个体户。

    这些个体户除向陈兵供货,同时也向蔡岳松的皮箱厂供货。

    陈兵和蔡岳松也有约定,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收购价格。

    也就十天不到,陈兵的皮箱厂,日产量从原来的八十多只,一下子增加到两百二十多只。

    陈扬却不满意,他告诉陈兵,以他的计算,应该能达到日产三百只以上。

    蔡岳松那边,以前每天生产四十只不到,现在也顺利超越了一百。

    以前,二人每隔两天或三天,向海门码头送一次货。

    现在发展到一天一趟。

    陈扬也是遵守约定,五天结一次帐,每次都用现金。

    木制皮箱,这个时候还刚刚兴起,不愁没有销路。

    至于利润,陈扬不傻,二弟拼命生产,但每一只获得的利润,顶多只有他的三分之一。

    陈扬也无须奔波。

    叶菁很可靠,每隔五天,通过中国银行给陈扬汇款一次。

    因为生意好,叶菁也不劝陈扬去义乌市场了。

    义乌有义乌的优势,而且优势在逐渐扩大,但路桥也有自己的优势,有些方面是义乌暂时难以取代的。

    比方说,原产地来自路桥街的产品,就有自身的优势,除非你义乌也有产地。

    陈扬告诉叶菁,他们销售的商品,部分是义乌没有的,部分是义乌刚发展起来的。

    只要坚守这个规则,他们的生意就不会垮。

    原产地太重要。

    就拿木制皮箱为例。陈扬直接从厂家进货,再通过自己在上海的贸易公司,批发给全国各地的批发商。

    而义乌那边,附近暂无木制皮箱生产企业,要先去路桥市场进货,然后再通过义乌市场批发出去。

    多了路桥市场这个环节,就至少增加百分之十以上的成本,这就是路桥市场的优势所在。

    当然,陈扬也知道,就他的皮箱业务来说,优势非常短暂。

    商品经济条件下,任何一种新产品,即使技术含量很高,也维持不了一年及一年以上的优势。

    更何况木制皮箱这种产品,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