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戴松和萧家军都没有让萧文明失望。 从洛阳城出发只用了两天一夜便胜利凯旋,不但成功消灭了一股三四百人的不小的戎羌队伍,甚至还俘虏了其中的一百来人,用绳索把它们好像杂鱼一样串成一串,打开洛阳正北边的朱雀门,堂堂正正、威风赫赫地来了一场凯旋的仪式。 这都多少年了,只有戎羌南下袭扰洛阳,反而官军束手无策的,什么时候有过官军主动出击大获全胜,并且还能带回来一大串俘虏的? 京城洛阳的百姓,都被这一幕看呆了。 听说领军的少年将军正是大元帅戴鸾翔的公子之后,更是啧啧称赞,都说是:虎父无犬子,朝廷后继有人! 当然也有说萧文明慧眼识人,能够知人善任的。 老百姓的评价才是统治的基础,才是合法性的证明。 戴松这一战收获不小,抓获的俘虏里甚至有这一支部落的首领。 萧文明对戎羌内战的情况还不甚了解,抓到了这个首领自然可以问他个明白。 这个头领是戎羌草原上的土老帽,并不懂得汉化,而只会讲一口带着浓重口音的戎羌话。 这时萧文明只能让温伯明找来礼部鸿鹄寺的通译官,由他代为翻译。 这位通译官属于是科班出身,就比那些在实际的通商互市过程中学会了戎羌话的翻译,要显得呆板了一些,并不能做到同步的口译。而是自己问一句,那戎羌头领回答一句,他便在笔上记录一句,这样的效率虽慢,倒也十分准确,并且到最后还形成了一份笔录,让萧文明和温伯明可以反复阅看。 这份笔录,给萧文明带来了一个遗憾而又震撼的消息。 戎羌草原上的内战已经结束了,原先的草原可汗达多,成了最终的失败者,并且已经被杀,尸体都被摆到了,乌兰通布山下去喂秃鹫了…… 胜利当然是属于董鸿儒所纠结的那些部落的。 达多虽然并不英勇善战,但是脑子却很灵光,并且在同中原的互市当中积累了不少的资源,按理说是不应该败给董鸿儒的。 萧文明对这个头领做下的笔录还不是很相信。 可是继续往下看,他就不得不承认现实了。 原来是那董鸿儒并不急着在草原上称王称霸,而是继续当他的上师,甚至还更进一步成为了“国师”,而现在在草原上称王的,是一个叫做“支邪”的部落,其部落首领当然成了可汗,也就是支邪可汗。 也就是这一次戎羌南下入侵名义上的最高统帅。 达多是萧文明的好朋友,他死了对萧文明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达多是少有的中国通的草原可汗,通过他,或许有机会可以实现中原和草原的和平。 现在他死了,和平的机会已经不存在了,只有进行战争,拼一个你死我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