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五十六章 年节-《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第(1/3)页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一般认为过年是源自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自殷商时期至清朝,过年有过很多称谓像元辰、岁朝、元日、元旦等指的都是过年,而明朝过年的时候就叫元旦。
那么明朝的时候,官员过年放不放假呢?
放肯定是放的,不过这个假期却几经曲折,明朝立朝之初,明太祖朱元璋是个典型的工作狂人,他制定的休假制度非常的苛刻,一年就三天假,就是春节、冬至和皇帝的生辰。
这个休假制度实在有点过分,可行性太差,后来的皇帝都在此基础上增添了假期。
到明朝中后期,休假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一般官员,一个月固定休假三天,冬至休假三天,元旦休假五天,元宵休假十天。
这个元旦也就是过年,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总共放假五天时间,如果再加上十二月底固定的那天休假,就是六天。
六天时间,一般的地方官员是没法回家的,因为明朝的地方官员实行的是异地任职的制度,在《大明律》中就有明确规定:流官注拟,并须回避本贯。
这意思就是说,地方官员按资历叙官,并且不能在本人籍贯所在地任职。
异地任职就注定了绝大部分地方官员是无法回家过年的,因为明朝这会儿还没有汽车、火车,更没有飞机,跨个省一般都需要十天半个月时间,六天,可能回家的路还没走一半,这假期就过去了。
不过,张斌这个却是个特例,因为他家虽然在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离他任职的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温州府却只有一百多里远,回去一趟也就几个时辰的事情,所以,他前两年都回家过年了,今年自然也不能例外。
其实,到了年底,他在平阳的三年任期就算是结束了,不过,一般地方官员在任期结束那一年都是过完年再进京述职,这样,元宵节那十天时间等于是在赶路,牺牲自己的休假时间赶路去京城述职,也是勤勉任仕的一种表现,表现的人多了,慢慢也就变成了一种惯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