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寡人说的话你们不信?”赵括说道。 “信,当然信。只是……”老丁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只是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获得这份封赏。 “贲,去将所有人叫过来。”赵括说道。 “诺。” 其实不用贲喊,当马车停在外面的时候,老兵们听到声音,就已经围了上来。 每次赵括来看望他们,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候。 “有识字的吗?”赵括问道。 “大王,我识字。”一名失去一条腿,拄着拐杖的老兵走了出来。 “老钱是吧。”赵括从刘平手中接过名单,快速找到老钱的名字,递给对方,“这是你的军功以及封赏,确认无误之后,在后面签字或者按手印,然后读给其他人听,一个一个核对。” 老钱接过来一看,顿时眼睛瞪大,难以置信的看着赵括:“大王,这是给我们的封赏?” “不是给你们的还能是给别人的吗?”赵括笑着说道。 “太多了,我们不能要。”老钱连忙摇头,坚定的说道。 “我赵国就是这个标准,所有人都一样,你们就不要推辞了。”赵括对老钱说道,“快些核对,大家还等着你呢。” “唉,大王大恩,属下永生难忘。”老钱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签下自己名字,然后帮自己的战友核对军功。 不一会儿,老何等在外面上班的老兵也回来了,又是一番感激之语。 大半个时辰后,所有老兵全部核对完军功,几辆马车也将封赏拉了过来。 赵括亲自将封赏交到每个老兵手上。 直到晚上,方才回到宫中。 …… 九月最后一天,大量的士子从四面八方赶来,成群结队的朝着军营聚集。 军营中已经划出来专门的地方供士子们考试,经过检查无误之后,士子们进入考场。 一名名身披铠甲,手持长枪的士兵将考场团团包围,凡是有人交头接耳,或者做出其他小动作,立刻就会被士兵揪出来,取消考试资格。 除了站着不动的士兵之外,还有赵括、蔺相如、荀子等人在考场内来回巡视。 “还真是考验心理承受能力啊。”士子看了一眼考场,低头快步来到自己的座位上,等待着试卷发下来。 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知道吏员考试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他们中也有人托关系询问,最终都无疾而终。 很快,试卷发下来了。 一共两张,第一张考的赵国法律。 想要在赵国做官,不精通赵国法律是不行的。 这张试卷对于读过赵国法律的吏员来说并不难,但是对于从关中、陇西这些地方来的吏员来说,就有些难了。 不过好在还有第二张卷子,只要第二张卷子能够得高分,还是有希望的。 等到士子将目光转移到第二张卷子上,瞬间面如死灰。 赵括看到士子的表情,顿时咧嘴一笑。 当初朝堂上为了考试到底考什么,还争吵了好几天,有的说考儒家,有的说考法家,有的说考墨家,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还是赵括拍板。 我们既然选拔是地方官员,那就考地方官员经常遇到的,以及需要重视的事情。 于是乎,第二张考卷就变成了这样…… 这些题目中有如何治理水患的,提高亩产的,防治病虫的,借贷的,应对饥荒的,鼓励农耕的,争夺水源的,推广教育的,有刑事案件的,有处理邻里矛盾的,有关于宗族和官府矛盾的,有地方发展的,有民兵训练的,有两个部落争夺草场的,有预防瘟疫的等等等等。 主政一方能够遇到的事情几乎全部罗列在上面。 在赵括看来,赵国要的是官员,不是文人,要的是能干实事的,不是会耍嘴皮子的。 诸子百家懂得再多,文章写的再好,做事不行也没用。 但如果能够很好的处理这些问题,就算诸子百家一个不懂,啥文章都不会写,也足以主政一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