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老太监抱着给李乾报喜的心情,快步走进了政事堂,也没顾忌常秩,直接将奏报交给了李乾。 报捷的军报很多都是要沿途贴露布的,现在估计满城都快知道了。 但即便如此,常秩还是选择了回避,他起身拱手道:“陛下,臣谢过陛下圣恩,臣请告退。” “不着急。” 李乾笑着白白手,连正事都没说,怎么可能就让你走了? “先坐着,朕还有几件事要同你说。” 他展开军报,只是轻轻扫了一眼,便转头对常秩接着道:“常卿家,不知你对广闻司的差事有何看法?” 常秩显然是来之前就打好了腹稿,做了一番准备。他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广闻司之事,当以细心察之,以宽心容之。” 细心和宽心,分明就是两个不同相反的词。 但李乾并未着急出声,他想看看这个读了一辈子书的老翰林究竟是如何看法。 常秩接着道:“陛下,臣以为细心是,对百姓的每份文章,都应当细心以待;宽心则是不应当事事都尽,广闻司只是一传达之所,不是审案子的衙门,也不应当管京兆府之所管。” 李乾微微点头,看来他也料到了,日后广闻司的台子要是搭起来,定然少不了百姓们的杂活事儿。 肯定有告状的、蒙冤的、进言国策的、谋求显达的…… 这些事儿定然不会少。 广闻司要是事事都管,不仅忙不过来,而且还会侵占别的衙门的职权空间,惹来嫌恶。 “常卿家只说了事民,那广闻司要如何事君呢?” 常秩悄悄叹了口气,广闻司这个衙门当真是太不好做了。 下头直接面对的是百姓,一旦处理不好,让百姓闹起了事儿,那就跑不了要吃挂落。 上头直接面对的又是皇帝陛下,这边要是有了差池,那更是了不得的事,罢官什么都是轻的,万一再获罪,牵连家人,那就太不值得了。 常秩来之前早就想好了怎么说,他拱手道:“陛下,臣以为事君当以诚,臣还要求问陛下,想要看的究竟是何事。” 说话时,他心中还涌起一股淡淡的屈辱感。 在翰林院当了半辈子差,向来都是按心中曲直论事,可没想到老了老了,却要晚节不保,曲意逢迎。 只是这世间有太多事不能顺遂心意,人到老了,牵挂自然也就多了…… “好。” 李乾笑着点了点头,这常秩果然认识很清醒。 他笑着道:“你这衙门刚开业,可能不会有太多百姓过去递文章。” “所以就麻烦常卿家,把所有从百姓那里收到的文章都给朕送来。” 常秩没有丝毫犹豫,拱手道:“是,陛下,臣领命。” 李乾笑着点点头:“既然如此,那常卿家就先去吧,这两天最好不要到处跑,免得朕派去的太医找不到你。” 常秩一怔,随即拱手道:“臣谢陛下隆恩。” 他刚离开,早就等在一旁的老太监便上前来道:“陛下,兵部尚书李靖求见。” 李乾登时来了兴趣,这可是稀客啊。 以往这些尚书什么的可不会平白无事来找他,李靖更是没主动来过一两次,怎么今天想起过来了? 下意识地,李乾想起了方才送来的捷报,又拿起来看了片刻之后,这才对老太监道:“请他进来吧!” “是,陛下。” 老太监缓缓退出去。 李乾则是拿着那几张捷报,继续看了起来。 这上面写的是朝廷的禁军已经南下,攻陷了扬州,马上就要进一步渡长江南下。 这次在扬州城下,禁军受到的抵抗依旧不大,只是攻城半日,扬州城便开门投降了。 吴国似乎已经完全放弃了在长江北岸抵御朝廷大军,那么他们大概就是想要据长江天险和水军优势,防守朝廷的攻势了…… 就在李乾思索的时候,一身绯袍、头戴乌纱的李靖跟着老太监步入了政事堂。 “兵部尚书臣李靖,参见陛下。” “赐座。”李乾只是让老太监搬了凳子过去,就不说什么了。 李靖等了片刻,见李乾还是没开口,便主动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朝廷禁军已经到了攻陷扬州,如今正要南下。” 李靖开口道:“但此刻大军粮草已经不足,禁军们正商量着兵分两路。” “一路向东而取海陵、崇州,直至东海,另一路自扬州向西,渡长江取金陵。” 李乾听完思索了片刻,转头对老太监道:“取地图来。” “是,陛下。”老太监急忙让下面的小太监们将地图铺在桌子上。 李乾根据方才李靖的话,很快就在上面找到了朝廷禁军的两条路线。 他揣摩了片刻,这才抬起头望向李靖:“大军这是要接应越国的粮草?” “圣明无过陛下。” 李靖感慨着道:“大军在富庶的吴地行军,本来是不会缺少粮草的。但陛下以仁心关照吴地百姓,禁军们自然就要再依靠越国的粮草。” “如今禁军的诸位统领已经商量出了两条策略,分别为东至海边,然后接应越国的海运粮草。另一条路则是西至金陵渡江,自陆路接应越国的粮草。军中为此事争执不决,便决定兵分两路,齐头并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