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初皇上要御驾亲征,自己是反对声音最大的那个,甚至当着满朝官员的面,斥责皇上不懂军事,兀自劳民伤财,有伤国本。 当时的情形他至今历历在目,皇上气得脸红脖子粗,非要砍了自己以泄心头之愤,是孙太后念在先帝的份上说了些好话,这件事才不了了之。 可是,从张益带回来的诏书来看,皇上哪里还是自己认识的那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就算先帝在世,在土木堡困局之下,能做的决定也不过如此了吧? 如今皇子年幼,国赖长君,诏书说的清楚,如果皇帝遭遇不测,由郕王继位。 这就避免了叔侄相残的场面,可以让大家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要知道朱家人叔侄干仗是有历史传承的,皇上能够看到这一层,说明他是真正以国事为大,彻底放下了心中的私念。 至于让自己统领京营,这就更加不可思议。 如果前线兵败,也先必定挥师南下,直取京师,群臣之中不乏贪生怕死之辈,到时候肯定有人提议南迁,皇上这道诏书相当于提前把南迁的路给堵死了,由自己奉命戍卫京师,名正言顺。 奇怪了,皇上怎么知道自己铁定不会提议南迁? 看到那份诏书,就好像……皇上能未卜先知一样…… 带着满腹疑惑,于谦来到文渊阁,在这里,五位大学士早已等待多时。 首辅曹鼐,往下依次是陈循,苗衷,高毂,张益。 明朝的内阁制度是永乐皇帝创办,至此时不过才二十多年,其作用大抵就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团,权力职责非常有限,还远远不是后人所熟知的那个内阁。 曹鼐抬头看到于谦,赶忙招呼道:“于侍郎,你可算来了,快坐!” 于谦朝着众人拱手行礼,然后坐在下首位置。 “诸位这么急找于某前来,所谓何事?” 曹鼐率先说道:“事情紧迫,就不跟你客套了,如今皇上北伐未归,你有何打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