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九) 天启三十八年-《家兄朱由校》


    第(2/3)页

    得到启发的朱慈烺自己动手,将自家父亲所说的罐头付之行动。

    从天启三十六年正月到天启三十七年二月,朱慈烺在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下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最终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将食品装入薄钖铁制成的铁皮罐,用木塞塞住瓶口,放入蒸锅加热,再将木塞塞紧,并用蜡封口,最后放入沸水锅中加热半个时辰。

    这种办法,能保证食物三个月不变质,不管是对于民生还是军队都是突破性的研究。

    朱慈烺在朱由检的指导下研究出真空罐头后,他第一时间就是给朱由检回信,同时也在方丈县开设相应的工厂。

    原本因为航运时间太长而贩卖不出去的乳制品、蔬菜、水果,现在成为了方丈县的主要经济来源。

    方丈罐头的工厂占地一百亩,有一千五百个工作岗位,而这些工作岗位的背后是一千五百个家庭。

    截止天启三十七年九月,朱慈烺运营建设的“方丈罐头”投产,年产量九百万个罐头。

    在投产后,“方丈罐头”成功被五军都督府采购,作为河中、岭北等地驻军的军需品。

    腊月初三,五军都督府上直都督李定国上疏,建议明确士兵的战时军需问题。

    腊月初九,经过五军都督府商议,监国太子朱慈燃拍案,大明制定了大明士兵的战时军需标准。

    参与作战并出征的士兵,战时每日的军需标准是重量一斤的肉罐头,以及重量半斤的蔬菜或水果罐头和重量半斤、含糖不低于一钱的方块饼干,重量半斤的军粮米。

    两斤半的物资便是一个士兵作战时一天的伙食,饼干罐头往往是第一个需要吃光的东西。

    只有将它吃光,才能将袋装的军粮米倒入铁皮罐中,随后掺水煮沸,同时对肉罐头和蔬菜罐头进行不同的掺水加热。

    这个过程差不多需要一刻钟,煮出来的东西味道也不好,但如果是在作战,想来不会有谁对这样的伙食产生抱怨。

    至于这样的物资价格,差不多是在三十文左右。

    也就是说,维持一个士兵当日口粮,最少需要三十文。

    对于常年仅保持两到三万对外作战部队的大明来说,这点支出不算什么。

    倒是对于方丈县来说,罐头工厂的建立不仅让当地的百姓获利,也让县衙的税收从每年的八千多两,增加到了三万六千余两。

    之所以那么低,主要是大明百姓目前对罐头还不了解,罐头还没有推广所致。

    因此,朱慈烺虽然建设了罐头工厂,工厂的年产量也能达到九百万罐,但市场上的需求却还没有出现。

    不过,未来可见的是,诸如水果一类的罐头,只要传播出去了,那将会成为北方农村百姓的最爱。

    因此,朱慈烺在方丈县取得成功后,主动上疏朱慈燃,建议对拥有和方丈县同等条件的县城进行罐头工厂建设。

    朱慈燃看过奏疏后也觉得没有问题,当即对六十七个地广人稀的县城进行了建设。

    经过朱慈烺长达三年的试错,加上其他踊跃而出的人才,大明负支出的县城数量从二百余个降低为一百四十二个。

    当三年的任期结束,朱慈烺被吏部评功为三年连续甲等,升调南州平西府知府。

    只是,面对这一份调令,朱慈烺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笑,随后上疏辞官,准备前往齐国就藩。

    对此,朱慈燃还没有做出任何安排,躲在深宫里的天启皇帝朱由校便被惊动了。

    五十四岁的皇帝朱由校下旨让朱慈烺返回京城办理辞官,同时与已经毕业的朱慈烜、朱慈炯二人一同返回齐国就藩。

    朱慈烺没有拒绝,而是在天启三十八年四月初五乘船北上。

    这一日方丈县的许多百姓都来到了东港哭泣着送他北上,直到多年后他们才知道自家朱知县就是齐王长子淄博郡王朱慈烺。

    五月初九,朱慈烺抵达了天津港。

    他阔别京城三年,京城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

    “呜呜——”

    坐在前往京城的火车上,朱慈烺一个人看着窗外,不知道在想什么。

    夏完淳提前回齐国了,没有和他一起北上。

    已经二十五岁的朱慈烺看着不断倒退的窗外景色,他可以清晰看到许多使用着拖拉机的百姓在田间工作。

    几千亩良田中,仅仅只有几百人在劳作。

    不是因为人不够,而是因为现在的劳作已经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了。

    如果是开发还不成熟的地方,那么生产队基本每日都要挨家挨户的全部出动,因为要开垦林地。

    但是对于已经开发数千年的北直隶来说,眼下的北直隶已经被开发到了极限。

    从天启十年的三千万亩,到眼下的六千万亩,仅有七百万百姓的河北显得地广人稀。

    “哟!咱大明的耕地居然有十五亿亩了!”

    “真的假的?!”

    车厢里,一人拿着报纸惊呼,旁边人都凑热闹的围了上去。

    “《大明报》户部尚书孙可望于五月初二上奏,国朝耕地突破十四亿亩,百姓两亿六千四百余万……”

    “人口都两亿六了啊!”

    一群人围着讨论,这时摇铃铛的声音也响了起来:

    “都回到座位上,火车马上就到北京东站了!”

    乘务摇着铃铛让百姓们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而这样的表现也说明了眼下火车在大明已经不算是什么奢侈的交通工具了。

    在十几年前,火车上的乘客往往都是商人,人数稀少,火车也主要是货运火车。

    不过,发展到了天启三十八年后,火车已经成为了许多百姓出远门的首选。

    一百二十文才能从天津坐到北京东站的火车,现在已经是人满为患,这说明了百姓们收入的增长。

    朱慈烺就这样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着身边人的讨论。

    一些人聊着收入,还有的聊着家常,这些话朱慈烺都细心听着。

    “听说基础工价又要涨了,这次要涨到二十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