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曾经强盛于世的曾国-《满级考古大师》


    第(2/3)页

    天下有这么多姬姓诸侯国,而且其中只有四十个被记载入史书,还有十多个国家叫啥已经失传了。

    所以曾国是姬姓,并不能当做曾随是一国的确凿证据。

    也许曾国是一个失落于历史记载中的姬姓诸侯国也有可能。

    还是不够有证据来证明曾随是一个国家。

    再之后,曾国的国君墓倒是发现的越来越多了。

    1981年,在距离曾侯乙墓仅102米的西团坡发现随州擂鼓墩二号墓。

    1997年,经调查与勘探,发现擂鼓墩墓群存在多个土冢,这些墓葬应当和曾侯乙一样,是曾侯一级的墓葬。

    自此,可以确定擂鼓墩墓群应该是布局比较完整的,曾国国君陵园区。

    不过因为这个墓葬群没有盗发的痕迹,且不涉及到什么重要开发项目,所以这个曾国国君园林区并没有进行发掘。

    但是根据勘探结果,也可以确定这个园区最晚应该是到战国中期。

    1994年,随州义地岗墓地东风油库发掘3座春秋晚期墓葬,出土的6件青铜容器均有“曾少宰黄仲酉”铭文。

    2002~2003年,枣阳郭家庙墓地发掘了两周之际前后的27座墓葬和3座车马坑。

    因为这处墓地被盗扰的情况十分严重,才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这也是首次以墓地为单位对曾国遗存的考古发掘。

    不过也同样是因为盗扰严重,基本也没有抢救出多少有价值的文物。

    但是其中仍出有“曾伯隋钺”,而且根据墓葬形制,可以看出此处的多个墓葬都是侯爵规格的墓葬。

    这一地点曾国遗存分布的密度和规模都较大。

    可认为两周之际,曾国中心区域应该在今郭家庙一带。

    至此,曾国的脉络逐渐通过考古发现清晰了起来。

    这应该是一个立国时间至少在西周中期的诸侯国。

    西周中期时,今枣阳郭家庙一带是曾国的中心区域。

    直到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曾国的中心区域迁移到了随州擂鼓墩,随后的曾国国君就都葬在这一片了,包括曾侯乙。

    并且中间在枣阳段营、曹门湾,甚至河南新野小西关,都相继发现了曾国青铜器,还说明了曾国当时统治的范围很大,横跨两省。

    一个至少从西周中期延续到战国中期,且地域较大,曾经强盛过一时的国家,渐渐在考古学家和史学家们眼中清晰了起来。

    这曾国,论地域范围和春秋时期的鲁、卫、郑、陈、曹、徐等国也差不多大了。

    怎么也算是个二等偏上的大国!

    可是,如此国祚绵长且曾经强盛的国家,却没有在史书上留下任何记载,这太不符合常理了!

    而且随州、枣阳等地的曾国墓葬群的发现。

    其实也印证了文献所记载的,当时随国强盛一时的情况是符合的!

    于是,支持曾随是一国二名的学者越来越多,并且彻底占据了主流。

    可是,再主流的猜想,那也只是猜想!

    所有发掘的,和曾国有关系的墓葬中,都没有出现任何带“随”字的铭文。

    而在随州、枣阳等地,也没有发现任何随国的大型墓葬。

    从发掘结果来看,这个曾国好像和随国没有丝毫联系!

    这可把考古学家和史学家们都愁坏了!

    就好像是媳妇都娶了,堂也已经拜了,都送入洞房了。

    结果躺床上了最后的临门一脚,却怎么都进不去!

    那层窗户纸怎么都捅不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