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老孔:我是个好导师-《满级考古大师》


    第(2/3)页

    所以在陈翰提出了《释名》里曾经记载过一种“索饼”的面食制作工艺后,他就顺水推舟的让陈翰来牵头试验了。

    不管最终陈翰能不能用小米面粉搓出一碗面条来。

    只要他深度参与了,那就会产生研究成果,不管是正确的成果,还是失败的过程,这都是为这个课题努力过了。

    之后社科院考古所任何与喇家遗址这碗面有关系的论文发表,陈翰都少不了署名。

    别小看这一点好处。

    对于一位在读博士生来说,任何一点sci的影响因子都不容错过的!

    更何况这种足够颠覆世界考古学界的大发现,陈翰更是能从中捞到非常多影响力好处。

    当然,前提是导师愿意给他分润一些利益。

    很幸运,孔文建不是那种喜欢吃独食和压榨手底下学生的导师。

    不然换一个黑心的导师,可能是陈翰从头到尾都参与到了这个课题中,出工又出力,当牛又做马,但是最终发表的报告和论文却全是导师的荣誉,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国内学术界喜欢这么干的学术导师不是一个两个,一抓一大把!

    陈翰过去也没少听过一些其他专业的师兄抱怨,考上研之后每天累死累活,成果还全都是导师的。

    现在孔文建如此行为,让他颇为感动。

    理论上,孔文建作为第一作者写的论文,是没有陈翰什么事的。

    但是他愿意让陈翰署名,这待遇确实很好了。

    如果孔文建发的是一篇普刊的论文,那么第三作者的作用确实很小,不会被人在意。

    但是发到《自然》上的论文,那效果可就不同一般了,哪怕是第三作者,甚至对评职称都能有影响的。

    而且喇家遗址出土的这碗面,肯定不是一篇论文就能够完事的。

    围绕着这个课题,至少能出产五六篇论文。

    其中最重要的一篇,类似“总纲”的论文,第一作者肯定得是孔文建,陈翰只能挂个三作。

    但是围绕着这个大课题,陈翰自己也可以写几篇相关论文投中文核心期刊。

    就像他接下来要做的小米面条复刻,整理成论文就足够投到国内的《考古与文物》《人类学学报》《考古》《文物》等期刊。

    多的不敢说,至少他的博士毕业问题是不用愁了。

    以喇家遗址考古发现的重要性,陈翰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一两篇论文应该是没啥问题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