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表现各异-《伐清1652》


    第(1/3)页

    孙可望最终既没有同意白文选的提议,彻底放弃战兵,枪炮兵和骑兵的协同作战,也没有否决马宝的意见。而是折中了一下,或者说,更加倾向于白文选,只打算派少数精锐进行适应性训练。

    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军事上的考虑,但是也有平衡白文选和马宝关系的意思,特别是马宝作为孙可望扶持上去的新将,现在还不是孙可望要直接在明面上打击他的时候。

    当然,政治嗅觉足够灵敏的人,早就已经从孙可望的军令中察觉出一二了。

    其实,孙可望心里是想要实现三大兵种协同作战的。但八旗大军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抵达武昌城,决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已经没有这个时间训练,只能等到大战结束之后,再徐徐图之。

    而且,也只有大战取胜,再获得一二省之地,缴获了足够多的物资,孙可望才有资源按照协同作战的要求训练大军。

    说到底,强军都是钱粮堆积出来的,所谓的士气,组织度,勇战敢战,令行禁止,都需要日复一日地训练。

    在组织少数精锐训练,应付悠悠之口的同时,孙可望也开始重新调整针对武昌城的围攻,以适应即将开始的大战。

    白文选的主力大军被贺九仪的后军和农兵组成的两个战兵营替代,防守第一道防线,冯双礼和马进忠的援兵则负责第二防线,同时作为外围大军的预备役部队。

    而经过兵源补充,已经重新满编的马宝后军和白文选中军一起,近四万大军则作为应对八旗主力的核心战力,由孙可望亲自挂帅指挥,白文选,马宝作为副将。

    武昌城周围除了几个大湖以为,基本上都是平原野地,只有少数的低矮山坡散落其中,并不能成为大军的依仗,甚至就是隐藏一两千兵马也无法做到。

    不过,这些低矮山坡和周边破败的村落一起,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将其作为大军防线的一部分,对于最终的战场局势,是具有相当作用的。

    如今攻守之势已异,孙可望大军作为原地防守,伺机反击的一方,拥有着更大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附近的河湖进行阻击,消耗清军。

    陆长川跟着马宝一起,再次被作为前锋部署在了战场的外围,陆长川所领的千总部负责南面的三个村庄,同时肩负起了侦察的任务。

    唐二升驻扎在中间的那个村庄里,大哥唐大升如今在他的手下当兵。这是孙可望下令,特意安排的,为的就是在战场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士兵的战斗力。

    村庄东面,十几个只穿着一件棉布军装的大西军士兵正在挖土筑墙。唐大升挖累了,杵着锄头在那里歇了一会,他扭了扭脖子,用余光看向了弟弟唐二升。

    作为大哥,现在居然在自家弟弟下面当兵,这让他觉得脸上很没面子,但又觉得很安心。至少,自家弟弟应该是不会骗自己的。

    而且,在自家弟弟手下当差,好处也是很多的,全旗三十几人,也就只有他一个敢经常休息,便是队长,也对他十分客气,让他觉得心里暖暖的。

    这些破败的村庄正在被大西军重新加固,从村外围的墙壁到村庄里面的土胚茅草房,其中甚至还建起了箭塔,布置了火炮口,可谓“固若金汤”。

    像这样的村庄还有二十几座,根据孙可望等人的作战计划,它们即将成为一个个坚不可摧的军事堡垒。

    也正是因为这样,数万民夫杂役除了服务骑兵,为辎重营,粮草运输提供支援之外,已经不够用了,所以才要这些战兵缩减训练时间,挖沟筑墙。

    好不容易到了中午休息的时间,唐大升已经累得够呛。他当农兵的时候虽然也经常训练,并且还是其中的翘楚,体力算得上营庄里面数一数二的了。

    但和这些经年累月,甚至是昼夜不分训练的战兵比起来,还是差的太多了。要不然,又何必分战兵,农兵呢?这可不只是武器装备的差别。

    “二升,还有烟吗?”唐大升径直走到了弟弟身旁,一屁股坐在了房子墙边的石头上。

    唐二升没有多说话,从腰间掏出了一包被挤得皱巴巴的卷烟,从里面抽出了两根,这是前段时间唐大升带给他的,说是妹妹给他买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