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卧底王夫之-《伐清1652》


    第(1/3)页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率部进攻长沙,与明朝官军进行激战,湘江西岸,岳麓山山脚下的岳麓书院在混战中毁于一旦。

    永历七年,秦王孙可望率军击败清军主力,收复湖南,    后急令千里迢迢从江西投奔而来的工部侍郎,六十六岁高龄的宋应星主持岳麓书院的修缮工作。

    经过上万新兵,近千工匠一个多月的努力,数年前,岳麓书院前延至湘江西岸,后延至岳麓山巅,    亭台相济、楼阁相望、山水相融的壮丽景观又隐隐有了恢复。书院的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也得到了基本的恢复和发展。

    在各个武器工坊占用了大部分工匠,    湖南各地修缮水利又消耗了大部分新兵的情况下,孙可望也不愿意耽误农时军事,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在形象工程之上,于是便听取了王应龙,宋应星等人建议——“危难之际,一切从简,天地合祀”。

    于是乎,宋应星直接扩建了岳麓书院左侧的文庙,孙可望也奏请永历要求改制,简化祭祀大典的程序,改文庙为“奉天宣圣殿”,置各先圣像神位于殿中。又建圜丘于岳麓山之阳,作为“祭天册封大典”所在。

    而随着“岳麓书院”,“奉天宣圣殿”,“圜丘”等建筑陆续落成,西南五省的文人学子,甚至是湖北,江西,    广东,南直隶的南明旧臣们,在听到永历皇帝移驾长沙之后,都重燃了反清复明的希望,纷纷前来效力。

    看着十二级台阶之上,一对方形柱之后,白墙青瓦,威仪大方的岳麓书院大门,周睿心中激动万分,他是云南省乡试的第五名,此次前来长沙,便是为了参加即将在此处举办的会试的。

    周睿带着两个家仆迈上台阶,穿过大门,之后又过二门,花岗石的门框,左右各开辟了一条过道通往南北二斋。

    穿过二门之后,周睿便来到了讲堂,讲堂位于岳麓书院的中心位置,是岳麓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    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    此时正有来自各地的上百个学子在此议论纷纷,其中居然还有不少红毛怪。

    孙可望虽然还没有足够的威望使得天下文人学子主动为自己效力,    但借着永历皇帝,明朝三百年正统,华夷之别的大旗,这些或不愿意尊奉清廷,或想要在抗清大业中建功立业的有志之士,都能够克服心中的障碍,来“投贼”。

    周睿挺了挺胸膛,昂首阔步,四处张望,看着眼前的一切,颇为震撼。

    云南的文教事业,相较之下确实远不如湖南等地,加上现在岳麓书院汇聚了数省的精华,便是那些受到了西学影响的人也不在少数,更何况还有红毛传教士在这里说些奇奇怪怪的话,这些都让周睿惊奇不已。

    与此同时,他那份乡试第五名的傲气也蔫了不少,原本昂首挺胸,春风得意的一个人,眨眼间就显得有些精神不振了。

    不过,好在周睿很快就看到了当初在昆明考试时认识的,也同为举人的朋友,心情顿时又开朗了起来,忙走过去打招呼道:“叶兄,胡兄,咱们又见面了!”

    那两个仪表堂堂的男子闻声抬头一看,发现是熟人,也开心地笑了起来,其中那个年长一些,名叫叶文远的男子道:“周兄,你终于来了,我和胡兄已经在这等你两日了。”

    “是啊,真的没想到,这天底下真的有红毛夷人,我以前听说的时候还不信。”那个名叫胡匡正的男子掩着嘴,低声讥笑道。

    “叶兄和胡兄,快和我说说,这两日你们都听到什么有趣的事,我这初来乍到的,也不知道书院里是什么情况。”周睿着急道,他在路上听说大典就在两日后,会试就在大典之后五日,如何能不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