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错,看来曹阿瞒虽然把我批倒弄臭,却没有废除我的新政。” 曹军的练兵之法,可是徐风搜肠刮肚,从后世各种军队制度之中去粗取精。 结合这个时代的情况,费心编写而出。 首先第一步,就是废除了曹军原本的错役制,也就是质任制。 所谓的错役制,便是征召入伍的士兵,在出兵之时,都必须将家人妻小送往后方劳役。 若是士兵逃走或失踪,甚至于叛乱谋反。便会直接将他们作为人质的家人全部处斩。 这种制度虽然残酷,却能极大的威慑士兵不敢轻易造反。 若是没有徐风的存在,这种制度未尝不是曹操南征北战却能保证士兵忠诚的妙招。 但这种制度,同时也限制了士兵的忠诚程度。 被胁迫上战场的士兵,只能说是一支合格的军队,却怎么也称不上一支以一当十的虎狼之军。 徐风首先恢复战功封爵之法,随后又在行伍之中普及宣传。 只有让他们明白,自己征战乃是为了保护自己妻儿和家园,才能激发一支队伍的血性。 而且徐风并没有选择仗着粮食充足,便采取大量征兵的方式。 如果按照其他诸侯,拥有这么大的家底,起码要征集五十万大军。 但实际上,哪怕算上各地维护治安的队伍,再加上必备的戍守军队。 曹操麾下一共才不到三十万左右。 而且用以作战的主力部队,也就十万出头。 因为徐风知道,一旦到了战场,能起到作用的士兵实际上也就一小批人。 古代战争之所以首重军心士气,就是因为他们队伍之中绝大部分都是用来充数的‘临时部队’。 让他们打大顺风仗,自然可以趁机大肆收割。 但一旦稍遇败势,便如同遇到洪水的沙堆,一冲即垮。 所以时常可以见到两军对垒,两支部队的精兵冲杀一阵。 赢的就全军压上,输的就全军溃败。 这些靠拉壮丁弄来的士兵最多壮个军威,真的遇到败仗,反而会冲垮己方的军阵。 古往今来,许多数量庞大的军队莫名其妙大败,便是因为其中士兵的质量良莠不齐。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拉了数百万大军的凯申公。 稀里糊涂的就一败再败,输的速度远超所有人想象,根本经不住任何硬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