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登陆宝岛-《大明海盗》


    第(2/3)页

    钟离说:“你想活命,必须砍了这三个倭瓜,不然,别想活!来来,我给你做个示范。”

    说着话,钟离把三个打昏的倭寇拉到船舷上,然后示范了一下,一刀下去,那倭寇的脑袋就掉落大海,一腔污血喷进海里,钟离把刀上的血迹在尸身上擦了擦,然后,抬脚把尸体踹到海里。

    一回头,秃瓢竟然吓得尿了裤子。看来确实没有撒谎,是个软骨头。

    钟离之所以没有立刻杀掉秃瓢,是想了解一些情况,一看秃瓢的怂样,他心里有了底。

    这时,周通指挥大船贴上钟离所在的船只,放下梯子,几个士兵和船工顺着梯子来到船上,帮着把战场清理干净,甲板上的血迹用水桶冲洗干净。把船上的海盗旗子扔进海里,挂上一面崭新的彩旗,钟离就算有了新的战船。

    那逃跑的渔民,看到倭寇被收拾,赶紧靠过来感谢。

    钟离朝着渔民喊:“咋样,本大人没有吹牛吧,瞧瞧,倭寇就是这个熊样子,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刀砍到脖子上,照样碗大的疤,回家以后,多和父老乡亲说说,不用怕他们!”

    钟离让他们攀着绳子来到大船上,向他们了解情况。一个渔民说:“我们祖上都是元朝从福建过来小琉球的,已经好几代了人,世代打鱼为生,以前还经常回到大陆老家,只是明朝以来,采取海禁政策,我们很多年没有回去了。”

    钟离问岛上的管理状况和近些年的情况。

    那个渔民说:“小的先前读过几年私塾,对于这些历史典故多少知道一些。”

    说着话,那个渔民就讲了起来,看得出,他是个有文化的渔民,这在那个时代可是不多见。

    从洪武四年起,大明朝连下4次“片板不许下海”的禁令,还多次下令澎湖等岛屿的居民迁移至泉州、漳州一带安置;至洪武二十年,又撤澎湖巡检司,尽“徙其民于泉之南关”,但官兵仍经常巡哨小琉球、澎湖一带。

    永乐年间,三宝太监下西洋时,也多次途径小琉球,还登陆多次,当时,跟随郑和下西洋的晋江县安海人龚补伯等人,在途经小琉球时留在岛上开发,传宗接代。

    宣德以后,“海禁”稍驰,泉州人又纷纷移居澎湖。明朝中期,很多晋江人寓居澎湖屿;成化、弘治年间,晋江县安海灵水吴鉴、吴镒兄弟移居小琉球,繁衍子孙,开发刘厝村和草湖庄。嘉靖年间,晋江县的人继续移民小琉球。

    社会治理主要是宗族制,特别是一些原居民,住在深山老林之中,更是靠着宗族势力维系着社会秩序。

    钟离问那个渔民叫啥名字,那渔民说:“在下吴疾,字去病,原本是晋江人氏,因为家道中落,为避祸端,祖上拖家带口来到这里,以打渔为生,没想到海盗和倭寇不时骚扰勒索,实在是可恶!”

    钟离把秃瓢叫过来,问:“这帮倭寇的老巢在什么地方?”

    秃瓢说:“离着这里不远的的一个无名岛子,他们在那里当作据点,等到抢的财物够装船了,他们就运往倭国的九州岛,说是那里可以和葡国人交易,卖的价格还很高。”

    钟离说:“你个秃瓢叫啥名,你的头发是谁给你剃成秃瓢的?”

    秃瓢尴尬地说:“我叫范健,我秃瓢头是倭寇给我剃的,让我冒充倭国人,因为我会讲倭国语,穿上倭国服装,很像是倭寇。”

    钟离又问:“你可真是没白叫这个名啊,犯贱,要不你怎么会去给倭寇当走狗呢,你是怎么学的倭国话的?”

    范健说:“以前我因为出海遇到风暴,被海风吹到了倭国,在那里呆过几年,跟着他们学会了,交流什么的没问题,倭国乱哄哄的比较乱,我想回来,没想到半路上被倭寇给劫了,他们看我会说倭国话,就没杀我让我给他们当翻译。”

    钟离说:“特么地,你知道你这叫啥吗?你这叫学会一门外语关键时候能救命。”

    说着话,钟离自己先笑了起来,这是因为他想起了一个笑话:说一天,一只母耗子带着两只小耗子在散步,忽然,一只大花猫跑了过来,情形十分危急,情急之下,母耗子带着小耗子躲在花丛里,然后,学着狗叫的样子,汪汪汪叫了几声,那花猫一听狗叫,吓得直接逃走了。

    钟离这一笑,让众人更加摸不着头脑,钟离只好把这个笑话讲给他们听,众人也是哈哈大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