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当然,虽然因为《赤焰之缨》的原因,在中国风创作上手很热。 但不代表李少杰想做一另个《赤焰之缨》,或是什么《赤焰之缨2.0》之类的东西出来。 都说华夏文化博大精深,总不能一提到中国风流行大家就想的是五声民乐做前后,中间来段京剧的夹心馅饼模式吧! 对于华夏传统音乐流行化的开发,还是不够。 甚至可以说,开发了,但只开发了一点点。 还需要更多种类,更多风格的展示。 流行化是一种趋势,流行化不代表一定要摒弃古老的东西。 只能说在古老传统与现代流行中构建一个足够引人入胜的桥梁。 是非常有必要的。 加入电子,让节奏更加明快多变,整体更加有活力,是有助于提升音乐印象的。 总不能一直稳重,多少得多来点不同的。 而不同风格的开发思路,也让李少杰盯上了一种传统音乐。 丝竹乐! 所谓丝竹乐,便是丝与竹的结合,指的是华夏传统民族乐器中,弦乐器与竹制管乐器的合奏。 或许有人觉得,这不就是民族版的管弦乐团吗? 实际上是有略微不一样的。 丝竹乐大多是在室内演奏的。 提起丝竹,自然会有一幅水墨画面。 江南水乡中,宜人的别院里,丝竹八音余音绕梁。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印象,实际上是源自于很多信息碎片的整合,其中自然就有古诗词。 刘禹锡《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桉牍之劳形”的潇洒自在。 苏轼《鹧鸪天》中“四弦丝竹苦丁宁”对佳人的刻画。 白居易《长恨歌》中对丝竹表演质感描写的“缓歌慢舞凝丝竹”。 由于是室内乐。 所以,丝竹的音乐特征便是“柔”“轻”“细”。 从音色,节奏等多方面来看,风格都是比较小清新的。 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有形象感的。 如果说,老秦腔那就像是北方大虎妞大大咧咧的嗓门。 那丝竹乐就像是南方小家碧玉姑娘柔和的轻音。 所以问题就来了。 你音乐游戏强调的是一个节奏感。 提起音乐游戏的音乐,大家一般是什么感觉? 暴躁,对,高燃。 上去就想直接上下左右,恨不得把空格都敲碎。 这才是常态啊! 节奏感多变,甚至明显的情况下,音乐作品似乎和“柔,轻,细”不太沾边啊?! 安装最新版。】 总感觉似乎略有些违和? 就好像...... 江南水乡中,那温婉的小家碧玉突然就把琵琶往地上一摔,站起来缠着红腰带就要给你扭一把大秧歌一样。 画风都感觉很是违和....... 这键盘敲起来能爽? 而且,现代音乐很多必不可少的东西,和丝竹乐搭配在一起实在是太违和了。 举个例子。 现代音乐中,会经常运用到相当多电子合成器,去构建更多奇妙的音色。 音乐的进步中,音色的多样性也是其中关键的一环,进步就是要追求更多不同的音色,让音乐丰富。 这些现代音色与传统乐器音色听感上年代感差距是极其之大的。 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违和。 而且,现代音乐更加强调鼓点与低音。 是的,尤其是低音。 现代流行音乐中,必不可少的两种乐器就是架子鼓和贝斯。 尤其是贝斯。 可能听不清,甚至听不到,但不能没有。 几乎所有编曲都得考虑电贝斯做低音铺底。 因为,一旦乐曲没有低音,是非常容易发飘的。 有句话说的好。 没低音怎么办? 不用怕。 快用你那无敌的电贝斯老爷想想办法。 但低音电贝司这玩意...... 和丝竹乐搭配...... 这合理吗? ...... 自然不会这么简单。 丝竹乐融合一些电子风格的现代化,完全可以达成一种与“刻板印象”完全不同的体验。 丝竹乐确实有很多抒情的。 但也是有轻快活泼的。 只不过由于音色,以及华夏固有的含蓄与矜持,让这种轻快活泼并不如何奔放,而是有些内敛。 而且,李少杰觉得。 丝竹乐与现代的电子啊,摇滚啊这些风格的乐器,看起来是不太搭,但其实中间是可以有一个“桥梁”的。 这个桥梁在国风音乐中简直堪称万能到诡异。 但凡加了这玩意,活了的你可以躺着等体温变凉,死了的你可以热乎热乎以后起来嗨。 是的。 这玩意就是神奇的唢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