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黄素把从新写好的方子递给了护士。 中医在两千多年的行医过程中,总结归纳了针对有毒中药一套炮制和煎煮办法。 就拿川乌为例,就有通过煎煮和草药中和两种减轻毒性的办法。 煎煮减轻毒素的办法是将川乌冷水下入陶锅之中,用武火将水煮至沸腾后开始计时,转文火煎煮两个小时,中途不能熄火也不能加冷水,如果出现水不够的情况要加入热水,煎至两个小时后应该口尝,如果有舌麻感,应该继续煎煮,每十五分钟口尝一次,直至口尝无麻感。 草药中和可以根据患者的证候,挑选使用甘草、干姜、绿豆等。 中医发展两千多年,对有毒性药材有着严格的炮制工艺、药材中和以及煎煮方法消除或尽量降低药物的毒性。 某一群体却一向来选择性失忆,只提及药物的有毒成分说事,却对西药各种副作用选择性失明,这种双标比漂亮国玩得都溜。 要是依照中医用药的理论,所有的西药都是毒药。 《黄帝内经》中将药物分为了大毒、常毒、小毒、无毒等。 《素问·五常政大论》中也要求在治病时“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意思是凡是用大毒之药,病去十分之六,就不可在服用了,害怕就是体内的病证变弱,无法抵消大毒之药的毒,让治病的良药,变成了毒药,而这个时候就用食疗的方法消除剩余的病证。 中医药学“毒”的概念较为广泛,具有多义性,与现代药理中所指的毒性不同。 在中医中药物的效果和毒性,本质上都是由药物的作用来调节人体决定的,如果超出人体必要的限度,就存在毒性,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比如身体有寒,就要用热性药物中和,当你身体里寒已经去除了,如果继续服用热药,这时药物就会在你的体内产生热毒,这剂药就从治病的良药变成了毒药。 西药是在治疗病人过程就带有各种副作用,接受过西医内科长期治疗的患者应该深有体会,自己在服药后,原本的疾病还没有治好,身体别的地方又发生了病变,然后又用其他药物治疗这种病变,最后陷入到了无限套娃的死循环局面。 然而医学界的话语权掌握在西医手里,出厂的药物必须标明不良反应。可中药真没有不良反应,总不能写不对证你吃了这个药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吧,那不是药的问题,那是医生的问题,最后只能在不良反应一栏写着尚且不明,这又成为了被攻讦的理由。 黄素依旧无视脸色如同黑底锅的方医生,带着那日松、何慧走出病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