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猛虎血脉-《替汉》


    第(2/3)页

    徐灵伊答道,“估摸有一个时辰了。”

    孙翊惊怒,他不舍得斥责徐灵伊,却对身后的亲卫朱然斥道,“孤不是说了,安歇片刻就要唤孤,你怎敢违背孤的命令。”

    这段日子来,随着孙翊少主的地位越发稳固,他的威势也在与日俱增,他的这一声怒斥吓得朱然连忙跪倒,口中要辩解,却不知道要怎么说。

    徐灵伊见状,对孙翊言道,“是妾看三郎太过劳累,所以不让其唤你起来的。”

    孙翊听后怒气才消,让朱然起来。

    “现今江东风雨飘摇,吾应该时刻必争,卿以后不要如此这般了。”

    徐灵伊听后,对孙翊劝道,“三郎你太累了,再这样下去,妾恐你的身体吃不消,如今三郎身负山河重任,更要珍重自己才是。”

    孙翊听后一笑,手指着案上如山般的公务,“正因为重任在身,才丝毫不敢懈怠。”

    徐灵伊有些伤心,只是也不再劝了,端起热汤递给孙翊,孙翊正要接过,厅外亲卫来报,说张昭诸君在外求见。

    孙翊听后连忙放下汤水,叫徐灵伊回避,而后召入了张昭等人。

    张昭等人进来后,向孙翊报告了一个重要的消息。

    探子来报,建威中郎将周瑜私自将兵二千东向来吴,意图不明。

    这个消息实在是太重磅了,张昭在得到这个消息,就连忙领着众臣来找孙翊定夺了。

    孙翊眉头紧皱,他怎么把周瑜奔丧,是将兵而来的这件事给忘了。

    不过想想孙翊也就释然,他前世又不是历史专家,哪能时时刻刻记得所有事。

    厅中的众臣见孙翊眉头紧皱,还以为孙翊也是为这件事烦忧,

    臣子中的程普连忙对孙翊言道,“虽君侯命周公瑾奔丧,然也曾言明,奔丧者不得带兵,如今周公瑾堂而皇之违之,将兵奔丧,实乃大逆。”

    “巴丘居吴县上游,顺水而下,不过三日即可到达,探子来报时周公瑾已离吴县不足百里。最迟明日,就会到达吴县。在此时刻,还请君侯允准臣下带领兵马阻拦,以免有大患发生。”

    程普与周瑜素来不和,如今周瑜又在这关头公然违背孙翊的命令,也怪不得程普反应如此大了。

    不过吕范却对此持不同看法,“君侯,公瑾与讨逆将军情同兄弟,且公瑾性情忠义,断不会反。

    此次将兵前来或许别有内情。若依程公所言,领兵阻拦,周瑜为吾江东大将,两军对峙,届时旁人只会认为我江东君臣失和,心思暗生。”

    程普听吕范所言,哼了一声说道,

    “吾并非说周公瑾一定是反,只是他将兵前来,如今已逼近吴县,若是吾等不率军阻拦,难道要让他兵临城下,那时候再出兵吗?

    况且别有内情,待吾将其阻拦住,再细细问之不迟。”

    吕范还是提出了异议,“两军对阵,剑拔弩张之下难免失控,那时一场大战难免,若事后得知公瑾别有内情,岂不悔之晚矣。不如遣一使者前去责问,看公瑾如何分辨再说。”

    众臣中程普和吕范分别对周瑜将兵来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程普认为必须率兵阻拦,遏制周瑜,吕范则认为先遣使者,问明缘由。

    随着程普和吕范的争执,厅内的众臣也渐渐分成两派,只是支持程普的一方更多。

    而孙翊始终不发一言,没有决策,这让厅内争论的气氛更加浓郁起来。

    张昭见气氛越来失控,心中叹然。

    君侯继位以来对臣下太过宽仁了,这要是孙策在位,群臣哪里敢如此失态。

    除了孙翊宽仁是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群臣皆为孙翊长辈。

    孙翊此时又没有任何将军称号在身,职分不贵重,众人虽忠诚于孙翊,但对上下尊卑之礼仪也渐渐的忽视了。

    他正要出拜阻止这场争论,要说周瑜反叛孙家,张昭是万万不信的,他一会出来以性命作保,再加上他的威望,这场争论也能停息了。

    可就在这时,一声巨响突然在众臣耳边响起,厅内的争吵声瞬间停止,大家都往巨响传来的方向看去。

    只见孙翊面露寒意,用手中长剑将身前的桌案砍成了两半,桌案上的公文散落一地。

    孙翊冷声开口道,“大兄尸骨未寒,汝等就在孤面前如此造次,欲欺凌孤乎?”

    “孤看不是公瑾欲反,是在座尔等欲反尔。”

    孙翊的厉喝声响彻厅内,话语中表达的意思更让群臣胆寒。

    刚刚还在争执不休的群臣一下子都跪伏在地,战战兢兢,口呼不敢。

    在孙翊的厉喝声下,厅外守卫的亲卫一拥而入,数十位魁梧壮士将整个议事厅包围了起来,亲卫们抽出腰间长刀,直指跪地的诸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