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郡主久等了!” 纪辞一脸佩服地对师乐娘子竖起大拇指,“师乐娘子真有经商头脑!” 但凡,她有师乐娘子的本事,她的古董店,也不至于负债累累。 “郡主谬赞了,小人不过比郡主多了几年阅历而已。” “这也不是常人所能及的,若是有机会,真想和娘子合伙。” 师乐娘子扬了扬手,“小心点放,这些可是乐坊的镇店之宝。” 两把二胡,三支古箫,都是难得一见的材质。 “陶融,你看看,有没有喜欢的。” 陶融略略扫过一眼,“两把二胡,都买下。” 纪辞不禁暗道:不愧是男主,就是财大气粗。 师乐娘子不禁打趣,“契王殿下豪气,带走了所有的二胡。辞郡主可得给我们乐坊留一把箫镇场子。” 纪辞不禁莞尔,“师乐娘子是生意人,怕是巴不得我们都买走。” “郡主还是看看,有没有合意的。若是没有合眼缘的,日后若是得了好箫,再请郡主过来瞧瞧。” 纪辞求救地望向陶融,“陶融,你帮我,哪一支比较好?” 不必说,这些都是举世罕见的好箫。 不过,挑出最好的,纪辞有点犯难。 “嗯。” 陶融随意一瞥,指出摆放在中间的那一支箫。 “契王殿下真是好眼光,这把玉屏箫,是我们乐坊的镇坊之宝。平时,不轻易示人,今日郡主过来,我们才特意取出来。” 纪辞拿出那支箫,仔细端详了一番,看到上面还刻了一句诗,“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 “说来,这两句诗还大有由来。” 纪辞最是喜欢听故事,“哦?” “古时,有一位“鹿皮大仙”的道人,途经玉屏,留连茂林修竹。道人精通音律,可是当地佳竹虽多,却无箫管遣怀,道人便自制竹箫。” “后来,道人飘然离去,留下制作工艺和吹奏之法,将此箫命名为玉屏箫。” 陶融轻启薄唇,“一代名士杜禹,对此箫爱不释手,上面的诗句,便是他刻下的。杜禹作古,无数文人墨客重金求箫,却一无所获。” 师乐娘子不禁为之折服,“契王殿下果真见多识广,此箫,愿赠与契王殿下,分文不取。” 陶融望向纪辞,“给她吧。” 回到郡主府,纪辞仍对陶融的佩服,仍旧没有褪去,“陶融,你太厉害了,这么名贵的箫,你居然能白嫖到。” 陶融又继续练习篆刻,“书中自有黄金屋。” 陶融居然内涵她读书少! 怎么说,她也是寒窗苦读十余载,考上当地重点大学的人。 纪辞咬牙切齿,“不是还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也没见有姑娘喜欢你。” “不需要!” 纪辞突然笑了,“陶融,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 “什么话?” “女人,只会影响我拔刀的速度。” 陶融深以为然地点头,“诚然如此!” 纪辞捂着肚子大笑,“陶融,你知道吗,说这话的人,最后都是要孤独终老的。” 陶融的面色,阴沉沉的。 纪辞趴在陶融面前的桌子上,眼睛笑成了一条缝,“不过,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孤独终老的。” 陶融凝望着纪辞,怔怔地失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