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新型大炮-《明末昏君?我乃中兴之主!》


    第(2/3)页

    该种阿姆斯特朗炮原产于英国,是一种后装线膛炮。

    在他出现之前,几乎都是前膛炮的天下。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阿姆斯特朗设计了一门试验性质的3磅后装线膛炮。

    此项设计在范围和精度两方面都很成功,并于1858年被英国政府采用。

    所以说,阿姆斯特朗炮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后装线膛炮。

    它就具有一个前膛炮所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它可以快速地从后部装填。

    只因为这种火炮采用一个立楔式炮闩“阿姆斯特朗螺丝”。

    并且,该种阿姆斯特朗炮装填炮弹更为简便迅速。

    并且该种火炮炮膛内壁刻有螺旋膛线,发射的锥形炮弹可高速旋转,使得火炮具备更高的精确性,射程较滑膛炮更远。

    不过现在采用的都是圆形的实心炮弹。

    这一种圆形的铁炮弹,实通常采用跳弹杀伤敌人,就是利用“打水漂”的原理,让球形实心炮弹在平地上弹跳,高速横扫敌方的密集步兵纵列。

    别看听起来好像不厉害,但是这种炮弹经过之处,那就是一条用血肉铸成的通道,仍然是十分残忍异常的。

    现在的红夷大炮,一般就采用这种方式来杀伤敌人。

    到时候朱由校还得先把圆柱形的炮弹搞出来再说。

    不过那玩意不好搞,还涉及到底火之类的东西。

    但是其实这种东西它也会制造,并且这种方法根本就不困难,哪怕是用明朝时候的科技水平,想要铸造出来也绝不困难。

    这种阿姆斯特朗炮首次应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英法联军凭借着阿姆斯特朗炮,很快就攻陷了使用老式前装滑膛炮的天津大沽炮台。

    清朝将领僧格林沁的三万五千蒙古八旗骑兵,在八里桥战役中,被英法联军的阿姆斯特朗野战炮打垮聚歼。

    据英国人麦吉《我们如何进入北京——1860    年在中国战役的记述》。

    在塘沽炮台之战中,英军十二门阿姆斯特朗大炮,在距离塘沽炮台九百米处开火,跟大沽炮台的火炮进行炮战。

    这种阿姆斯特朗炮的射击精度,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水平,他们所射出的炮弹,几乎都准确命中清军的炮台大炮。

    后来,在后来的通州八里桥之战中,阿姆斯特朗炮更是打出了令人惊讶的战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