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李韬负手走了几步道:“此书若出,东方必乱!” “东……东方?” 宋濂直喘粗气道:“那老臣拭目以待!” 有印刷坊在,《水浒传》如过江之鲫涌入大宋。 再加上有鼠盟的人为普通百姓讲解,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汉的故事似星星之火,迅速燎原。 前往梁山泊的百姓和流民越来越多。 汴京。 赵祯看着官员上奏此事的折子,有些不以为然:“流民为乱而已,不足为虑,户部用心赈灾即可化解!” “眼下蒙恬和卫青大军即将到来,你们需勠力同心,为接下来的大战做好准备。这一战,朕一定要攻到长安,把那不知天高地厚的黄毛小儿碎尸万段!” 晏殊环顾左右,出列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应是有人蓄谋已久。” “蓄谋已久?” “臣得到了一本小说,陛下一看便知!” “呈上来。” 赵祯从宦官手中接过《水浒传》,翻开一页看到了开篇词。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绕绕乱春秋。” “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桑田变古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看完,赵祯往后一靠,沉默良久,然后惊叹道:“好词,好词啊!苍凉辽远,数语道尽江湖味,这是谁所著?” 百官听到这话,无不低头。 嗯,没法看。 他竟然还在关心这首词是何人所著…… 晏殊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只得硬着头皮道:“陛下请继续往下看。” 赵祯很较真:“怎么,能作出此等好词还要隐姓埋名?告诉朕,他是谁,朕要立即召见他,予以重用!” “……” 晏殊无言以对,只得“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其他官员纷纷效仿。 摊上这样一个喜爱诗词的皇帝,是文臣之幸。 可在这种时候,又是文臣之不幸。 他们纵有万般牢骚,也不敢口吐一字。 因为可以预见,只要他看到这首词后面写的是什么,必然会降下泼天之怒……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