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谁的儿子-《踏枝》
第(3/3)页
这种利益交换,在乱世之中太常见了。
“就是现在的皇太后,那时她还年轻,对吴王与长公主很是关心,继母与继子女的关系极其融洽,”永宁侯叹道,“就算她生下了儿子,依旧很公正。”
再之后,赵挥建朝大周,追原配闻氏为后,也立了颜氏。
同时,太子之位落在了赵临身上。
皇后、太子、长公主、二皇子赵隶,几人的亲近关系依然如旧。
起码在那个时候,他们所有人都是这么看的。
“吴王善战,且身先士卒,回回亲征,”回忆起先太子彼时风采,秦胤感慨万千,“你说他初生牛犊不怕虎也行,他和林宣,拜把子兄弟,朝廷现在南面的两州六府,就是他们两人,一年时间打下来的。”
会打仗,这在乱世是本事,可彼时建朝了,太子长时间不在京中,出征在外,朝堂上难免有话要说。
太危险了。
那可是太子殿下,若在战场上出了什么状况,如何是好?
赵临不听这些,他说人有长处、亦有短处,他擅长进攻杀敌,却不擅长内政开拓,京中有父皇在、有太傅等精通此道的大臣在,就足够了。
“徐太傅劝过吴王很多次,劝不进,也就随他了,”秦胤摇了摇头,“徐太傅后来说过,吴王有自知之明,在内政上,他确实不如他的弟弟有天分。这也造成了臣子之间分了两派……”
这一点,不用祖父细说,秦鸾自能体会。
一众战场上厮杀过来的武将信任太子,强者为尊。
而文臣们更推崇赵隶。
“建隆五年,先帝病重,”秦胤深吸了一口气,“吴王与皇上往泰山祈福,吴王在山道上坠马,伤重不治。”
“吴王坠马,是意外还是……”秦鸾问。
永宁侯摇了摇头,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继续往下说。
“林宣当时并未上山,知道上头出了事,才急匆匆赶去,”秦胤道,“他抵达时,吴王还剩一口气,这一点,随行之人都能证明。消息传回来后,朝中有人质疑吴王坠马缘由,但从泰山回来的人都说,吴王临终前并未提过,且林宣一力支持皇上。”
因着林宣的身份,以及与先太子的交情,那些质疑声才散了。
只是,没有人知道太子妃的下落。
身怀六甲的太子妃,不见踪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