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看看人家郭子仪的用词,通篇没有一句话使用推测,有事说事,没事不猜。任何一个事情说出来,必然是佐以证据作为说明。” “仅从这一点而论,朕就认为郭子仪的奏疏很不错,所奏之事一目了然,每事都有证据佐证,那么也就意味着,他奏的事情都是真的。” “朕决定了,采纳他的谏言,朕要……” 皇帝即将说出决断,这时候某些人憋不住了。 自古君无戏言,决不能让皇帝把话说完,否则那时候再站出来反驳,那就属于反驳皇帝的决断。 所以必须现在抢先反驳,抢在皇帝说出决断之前反驳。 只要抢在皇帝之前,那么就可以理解为没有反驳皇帝,而是,质疑郭子仪。 果然一个大臣急急的冲了出来。 “陛下,臣有质疑。” 这大臣一脸急切,但却不忘恭敬一礼,行礼之后不等皇帝开腔,直接就是一番长篇大论。 由于急迫,所以看起来有些不合乎礼仪,故而这个大臣满脸摆出严正之色,让人感觉他的质疑乃是义正言辞。 “陛下,请恕微臣急切。臣实在无法忍受了,臣一定要说出自己的质疑。” “臣首先要质疑的是,郭子仪所说的五千巨匪。他这是在说谎,肆意夸大了当地的匪患。” “安阳县属于河南道境内,自古以来就是中原腹地,那地方就算偶尔滋生一两个匪寇,但却不可能出现大量的匪寇。” “五千匪寇,多么吓人的数字,只要是稍微有点脑筋的人,都知道这种匪寇势力不可能存在。尤其是中原腹地,距离帝都仅仅1200里。” “况且那里靠近洛阳,洛阳是大唐的东都,不但常年驻守三万精兵,而且还有一位大将军坐镇。” “匪寇们除非是天生痴傻,否则怎么会在那地方出现。如果真的聚集那么多人数,恐怕早就被洛阳的驻兵给横扫了。” “所以首先第一点,郭子仪平定五千匪患是在吹嘘。既然是吹嘘,那么就意味着虚假,由此微臣甚至做出推断,说不定他连一两个匪寇都没平定……” “他在奏疏上所写的匪寇,甚至是凭空编造的谎言。” “其二,微臣要质疑他迁徙百姓的说辞,安阳县官员被屠,此人……” 这位大臣是个擅长嘴皮的,长篇大论的论据很有说服力,然而可惜的是,皇帝不愿意听。 只见皇帝突然冷笑两声,直接打断了这个大臣的话:“朕刚刚才说过,以后奏事不允许推断,为何刘爱卿置若罔闻,竟然依旧采用疑罪从有的方式?” “莫非,你眼里已经没有了朕这个皇帝?” 那位大臣的脸色明显巨变。 他忽然想起来,自己果然犯了忌讳,刚才他质疑郭子仪的长篇大论,通篇都是没有证据的推测之言。 皇帝明令禁止,他却立刻违犯…… 这不是上杆子找死吗? …… 今日的风向很奇怪,让某些心怀鬼胎的大臣再也不敢站出来。 一时之间,朝堂安静。 唯有皇帝的声音响起,苍老之中似乎带着一股子昏庸:“孙爱卿,你奏疏郭子仪是安阳惨案的凶手,然而口说无凭,全是推断猜测。这让朕很心寒,不敢再留你这样的人。” “还有你,刘爱卿,你站出来质疑郭子仪的奏疏,显得那么迫切和急切,至于你为何如此急切,朕没有精力去深究了。朕只用一个罪名定你,那就是你同样使用了推断和猜测的语言。” “推断和猜测并不是不能使用,但不能直接用来参奏一位大将军,没有证据的参奏,朕认为属于诬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