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冀州问对-《衙内闯三国》
第(2/3)页
刘璋既然了解了他的本事,当即也用为校尉,暂归颜川麾下。颜川与潘凤俱皆大喜。
闵纯介绍的李历却是在河间,当日不可能回转。城中诸事也都按部就班的安置妥当,刘璋当即传令开席,与众人共饮。
刘璋就于席上,向沮授请教天下事。沮授微微沉吟,看了他一眼,这才道:“今天下纷乱,民众凄苦。或有言之,乃是黄巾作乱所致。然以授思之,就算没有黄巾,也必然会有蓝巾、绿巾之事。盖致乱之由,非在民而在朝廷也。”说到这儿,沮授顿了顿,偷眼去看刘璋。
刘璋微微一笑,举杯劝饮,低声道:“先生喝酒也要顾忌吗?酒若不好便换酒,倘若酒盏不好,自然也是要换酒盏的。圣人有言,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璋不敢自诩饱读之士,但圣人微言大义,却是懂的。”
沮授眼睛一亮,举杯向刘璋一敬,仰头饮下,这才拱手道:“此次大乱之前,授便有所思量。窃以为,病入膏肓的躯体,再染上风寒,实是崩溃之相。此次之乱,中原之地几乎皆被波及,若欲平复,必各州皆动才可。然,这一来,只怕必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倘若朝廷英明,只消一纸谕令便可消除。但今日之势,只怕却是没那么容易了。”
刘璋眼中有光亮闪过,并不置评,只静静的听着。沮授眼底又是划过赞赏之色。
“黄巾不可惧,乱民耳。雷霆之下,必为齑粉。然,黄巾之后,某料才是真正的大乱开始。中央暗弱而四周皆强,正如周末之势。一旦诸侯爪牙锋利,试问,更有几人不怀齐楚之业?若一二州郡如此,尚可讨之。然举目天下皆是如此,不知主公将欲何为?”沮授侃侃而谈,最后一句却是向刘璋发问。
刘璋目光闪烁,心中却是暗暗吃惊。对于历史的变化,他是后来人,自然知道的清清楚楚。但沮授乃是当世之人,竟能从诸般迹象中说出这么一番话,其人之智慧、见识,果然非同小可。
史书曾记,曹白脸打败袁绍,抓住沮授,曾有言感叹: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也之言。由此可见其人的分量。
刘璋暗暗庆幸,自己这次竟能如此轻易得到这么一个顶级谋士,这会儿沮授以此言相问,想来必是想听听自己的目标。要是遮遮掩掩,怕是落个小家子局面,再想留住这位大贤,怕是比登天还难了。
想到这儿,举杯一饮而尽。也不放下酒盏,便就把玩着,漫不经心的道:“璋本宗室,从不敢堕祖宗之志。遥想当日之局,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始有楚汉之争,高祖灭楚建汉之事。究其根本,秦二世若不昏聩,安有天下纷起之机?而后,王莽篡逆,纷争再起。推本溯源,亦是上位者不恤国民而致。光武果敢,以大智慧大勇气平乱而复祖宗之业。其人其行,常令璋神往崇敬。璋何其幸也,身为此等不世英主子孙,虽不才,亦愿效仿祖宗,平天下、安黎民,再建朗朗乾坤,万世之基!”
刘璋淡淡说来,语气平常,但其中睥睨捭阖,当仁不让的豪勇之气,却是迸射而出,掷地有声。沮授双目闪亮,面色潮红。胸臆间起伏不定,只觉得主若此,此生无憾矣。
“主公与授,明言不欺,志存高远,诚盖世明主也!授今生得遇,实毕生之幸!今即明主公之志,敢不倾心竭力,以报英主乎?”就于席上,伏地而叩。
刘璋心中大喜。知道这一回,才算是真个让这个大谋之才,死心塌地的认可了。
当下连忙扶起,含笑道:“公与大才,腹有珠玑,远见高识。璋欲伸大义于天下,正需贤才良将相助,安有相欺之理?方才所言,非唯璋之志,又岂不是公与之志?你我志同道合,遇此绝世之机,自当抛头撒血,建不世功业!”
沮授激动不已,两手反握刘璋手臂,不住点头。
刘璋温言抚慰,待他情绪平复后,转头先招呼众人共饮,饮罢,这才又低声道:“公与既明我心意,不知可有以教我?”
沮授目中光亮闪烁,拱手道:“自古成大事者,必有五要素。一曰名,二曰财,三曰人,四曰权,五曰势。”
刘璋大感兴趣,问道:“愿详闻之。”
沮授笑道:“名者,身份地位,倡导大义之名也。主公身为汉室宗亲,此点不足虑。”
刘璋点头。
沮授继续道:“所谓财,财富也。施政、招募、训练、征战皆需大量财力,若没有财力支撑,一切皆空谈耳。此点,主公可多交世家大族,借力而为。此需缓缓而图,非一蹴而就之事。”
刘璋目光闪了闪,并没多说。
“所谓人,人才也!今我主麾下,文威、伯典及不日将至的逐清,虽有政才,却少谋略。武将中,颜良文丑皆万人敌,臧宣高、徐文向并潘凤,皆忠诚悍勇之士。虽以大势论之,尚显薄弱,却足以支撑当前之局。主公当关注的,应是多多探访谋略之士。”
刘璋微微一笑,道:“我有公与,何愁谋略之士?公与遍数众人,何以独独将自己落下?”
沮授正色摇头道:“非是授自谦,授之才,应付目前之局堪堪够用。然主公日后纵横中原,所谋岂止一州一郡?内政、外交、军事种种事务,又岂是一二人能顾及过来的?主公于此事上,万不可轻忽视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