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无可奈何-《隆万之变》
第(2/3)页
“不可能,漕粮怎么着也要保证,不然北边几十万边军怎么办。”
很快,因为天气原因众人就开始七嘴八舌起来。
民以食为天,在饭桌上吃菜喝酒,屋里点着不少炭盆,暖和。
可是出门是什么情况,滴水成冰。
“山陕那边月中又闹了地龙翻身,好像这几年也是不得了。”
“你在哪儿听说的?”
“就昨日,听户部人说的,奏疏上来了,可朝廷没银子赈济,内阁和六部还在扯这个事,看从哪儿弄来银子。”
“有说法吗?”
“据说打算动修居庸关城墙的银子,扣一半送山陕那边应急。”
北京,是大明帝国的中枢所在,自然各种消息也是传播最为迅速的地方,在这个时代,一个地方遭灾,也只有官府的驿站才能在半个月时间里把消息传递到这里来。
魏广德之前在南昌城的时候,就听吉安那边的学子说过朝廷银钱紧张,完全就是在东挪西借凑银子维持着局面。
在这里坐了一会儿,就听到类似的消息佐证之前听说的事儿,看来大明朝这个家是真不好当。
长期在地方上生活,魏广德又曾经把江西转了一遍,对下面的事儿还算知道的多。
其实,大明朝的赋役,是真的不轻,后世有种说法是明朝税少,其实是错误的。
事实上就魏广德了解到的情况,明朝的正税很低,正税也就是中央收取的税银,这部分确实很低,可以说低的发指。
但是老百姓要缴的税却很高,那是杂税。
到是有点像后世国税和地税的区别,只是税收分配上,地税占的比例奇高,而国税却非常非常少,有点后世税改前的模样。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这话可不是白说的,不是说在地方上怎么搞银子,比如募捐工程、卖府试名额啥的,就这杂税这一块,基本上收上来就到了官员手里,只要把下面的人喂一点,然后把账做平,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了。
至于先前说的天灾,魏广德早就注意过,之前乡试就考过,有什么办法。
谷傻
遇到大面积旱灾,后世也没有好办法解决,只能保证人畜用水。
至于什么南水北调,得了吧,就大明朝现在的财政窘境,根本就别想,而且很多技术问题也没法解决。
“上次我听人说啊,这天气最近几十年就这样,夏天旱的旱涝的涝,冬天就冷的不行,以往史料可都没记载过。”
“什么意思?”
“有些外省人说是因为朝廷里奸相当道造成的,可这些情况几十年前就已经有了,弘治朝和正德朝就这样,和严阁老有什么关系。”
“那是政治斗争的借口,听听就得了。”
魏广德把这些话听在耳朵里,只感觉他们在北京城是真的没有白白浪费时间,打听这些消息是真的灵通。
比如举子们说这些的时候,他和劳堪、沈良栋就只能乖乖的坐在一边听他们说这些。
天灾,没办法解决。
财政,魏广德自认也没办法解决。
做这个事儿是得罪人的活路,历史上做这个事儿的好像是张居正,不过最后没落到好。
说是皇帝要清算的,其实下面不少官员对张居正恨之入骨,所以才落井下石,编造很多东西出来激怒皇帝。
所以明朝没做成,好像是清朝雍正给办成了,魏广德看电视剧的时候看过,有这么个情节。
他还记得电视上说的,“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当差”,大概就是这么两个改革,为清朝财政弄到不少钱。
以前还不大懂是什么意思,现在魏广德听这两个词就知道是怎么会事儿了。
摊丁入亩就是把丁税摊到田地中去,没田没地的丁口不交税了,只收地主的税。
士绅那个他就感觉有点缺德了,因为损害了他的利益,他现在是举人,不用当差纳粮。
对于第一条,魏广德到是觉得可以在合适的时候提出来,虽然有些得罪地主,可是如果能够得到回报的话,得罪就得罪吧,用大道理压服他们。
第二条,魏广德是打死不会说出来的,损失有点大。
另外好像还有个火耗归公,这个得罪地方官,也不能干。
火耗,其实就是征收正税后一些辅助费用的加派,也就是杂税中的一部分,以前这些东西都是地方官直接收入囊中,是灰色收入的一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