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武植对着赵佶行了一礼。 “微臣遵旨。” “若以微臣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呢,那便是,既不接受大金国的结盟提议,也不与那大辽国走得太近。” “简单来说,那就是咱们大宋朝,在这件事情上,需要保持中立的态度。” “试想一下,若是我们三个国家,都和和气气的,不妄动刀兵。” “那我们三个国家老百姓们的生活,又将会多么地安逸呢?” “毕竟一旦打起仗来,交战的双方,总会有兵士伤亡的。” 武植之所以会这么说,完全就是他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因为在他看来,此时的大宋军队,莫说对抗外族侵略了,就连收拾大宋境内的那些叛乱分子,都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此之前,由童贯率领大军,妄图剿灭清风山上的宋江一伙时,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 更遑论再去边境之上,与那些世代生活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争个一时之长短呢? 所以此时,无论大宋朝是跟金国结盟,还是跟辽国结盟。 其结果,都是一样的。 既然如此,莫不如就来个坐山观虎斗。 如果以后,大金国占据上风的时候,那么大宋朝就联辽抗金。 如果以后,大辽国占据上风的时候,那么大宋朝就联金抗辽。 其战略主旨,就是大宋朝要在这三个国家里,扮演这种搅屎棍的角色。 哪方弱,就扶一把。 进而以这种方式,来为自己的发育,争取更多时间。 待到最后,大宋朝国力上来之后,那便再与金国和辽国,一争长短。 当然这些,都是武植心中,最为核心的想法。 可他却不能在朝堂之上,当众讲出来。 一者,是由于那两个国家的使臣,目前还在这里呢。 若是将他的这个想法,说出来之后,那么大金国和大辽国,就会事先防备着大宋朝这一手。 其二,就是这条计策,即便是武植此时当众说出来,那也不知道会有几成的把握通过。 毕竟围绕在赵佶身旁的奸佞小人,实在是太多了。 而且这个赵佶,还是一个典型的耳根子软,几乎别人说啥就是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