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萧珺忍不住垂泪落下,回想往事,心生酸楚。魏征、李延寿也不好再问,只得一同起身,作揖说道:“萧娘娘切勿伤心过度,编写之时,自有分寸,我等告辞。” 萧珺拿着手绢,拭去泪水,欠身还礼:“老身不送。” 魏征、李延寿二人出了杨府,侍从牵来马匹,正欲上马,李延寿问道:“魏大人一贯为人刚正,不徇私情,听今日攀谈,大人莫非动了恻隐之心?” 魏征道:“我虽刚正,但顾忌朝中大局,不好冒犯。” “顾全什么大局?” 魏征道:“丞相萧瑀两朝老臣;萧嗣业出使漠北,皇上器重;其他萧氏族人,各身居要职;若是写了萧后变节丑事,有辱萧氏门风,萧家与史官闹的不和,岂不乱了大局?” 李延寿点了点头,魏征又道:“处身想象,萧后国破家亡,窜身无地,悲痛苦矣,本官也难启齿再问。”二人感怀慨叹,乘马而去。这才是: 六世五主命多舛,一十二载漠北还。 人世浮沉并非易,回首前尘叹史官。 《隋书》编修,史官时常登门问询旧事,使得萧珺不由得怀旧故人,追昔往事。偏巧这日,萧珺午睡醒来,见房中放有一叠书稿,变唤来丫鬟问道:“这些书稿几时送来的?” “回禀娘娘,史官午时送来,娘娘正在熟睡,未敢惊扰。魏大人请娘娘帮着校阅,过几日再取回。” 萧珺打开书稿,细细读阅,追思旧事,正看《隋书》草稿时若有所思,不慎将手中书稿滑落地上,正被孙儿杨政道看到。杨政道见萧琤两眼发木,思绪上心,便上前几步,捡起书稿,粗略一看,掉到地上的正是《隋书》卷七十一尧君素传。 杨政道轻声问道:“祖母何事发愣?” 萧珺望了一眼杨政道:“看着尧君素的名字,老身心里有些往事伤心。” “是何往事,不妨给孙儿说说。” 萧珺零零散散说起往日旧时,不时提及尧君素,萧珺叹道:“老身没有干预什么政事,唯有尧君素是政事差遣,若非老身使唤,尧君素也未必会死在河东。” 杨政道一边点头一边看着草稿,安慰说道:“祖母不必伤怀,人臣尽忠而亡,理所应当。” “唉。”萧珺叹道:“当年尧君素若是顺应大势,归顺大唐,也许今天还能见到老身。” “祖母宽心就是,前朝忠臣多矣,何止尧君素一人,阴世师、陈棱、骨仪哪个不是为国捐躯。”政道言。 “唯有尧君素因老身而死,这才倍感愧疚。” 杨政道言:“听说皇上将所有州县,划分十道,过了年就要巡游河东道,并安抚从关外内迁的百姓。祖母不如请旨一同赶往河东,兴许能祭拜尧君素坟墓。” “如此甚好。”悉闻唐太宗要安抚河东,萧珺不由得想起当年定襄县的内迁百姓,面带喜色,欣然应允。 大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幸河东道,随行的皇室宗亲、文武大臣、地方名士,不计其数。萧珺也随宗室前往河东道巡游。 大军行至河东境内,杨政道拍马来到萧珺所乘车辇跟前,萧珺掀开车帘问道:“何时能到定襄县?” 杨政道言:“回禀祖母,皇上已经传旨,将亲往临汾宫,午饭之后便可路过定襄。” “若到定襄,老身望几眼就行,莫耽误了皇上的大事。” “孙儿明白。” 等唐太宗李世民巡游临近定襄县时,忽然叫停了御辇,李世民问道:“下一站是哪个州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