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不服? 这个黄子澄,总是跟自己过不去。 但是,自己偏偏还拿他没办法! 朱元璋虽然恼怒,却一时无法申斥! 是啊,朱允熥这是犯了大忌! 自己怎么能包庇呢? 但朱允熥是被人害的,他是冤枉的! 如何向大臣们解释? 连朱允熥自己都没有辩解! 难道能说自己听得到朱允熥的心声? “允熥此次外出,并未得到消息。未及赶回,理应是另有隐情。” 朱元璋总算是找出了一条理由。 大臣们低头互相看看,陛下的理由也太牵强了吧? 想包庇朱允熥,从一开始就不要把他押上殿来! 既然押上殿来,那就意味着要依国法、按家规来公开处理! 忽然之间,陛下就变了态度。 究竟是什么原因? 常升此时的高兴实在是难以言说。 真想此时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蓝玉。 快乐,分享之后更加快乐! 陛下对朱允熥不仅是网开一面,看来还不打算追究! 几家欢乐几家愁。 陛下如此做,朱允炆和一班文臣,简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陛下简直是不讲道理! 跟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纯粹是白费口舌! 对高高在上、不讲道理的朱皇帝讲道理,说不定还要赔上性命! 大臣们难受,朱元璋其实更尴尬。 咚,咚,咚,咚!咚!咚! 外面,有鼓声传来! 一声比一声急,一声比一声大! 殿中,一些人脸色大变! 是登闻鼓! 登闻鼓,是陛下在洪武元年就制定的一项制度。 在午门外设立登闻鼓,每天派一名监察御史值班。 如果民众有冤屈,该管的人不管或者不公平、公正,或有重大的冤屈申诉,允许敲登闻鼓。 值班的监察御史必须马上带着上殿面君,谁要是敢阻拦,就是死罪。 朱元璋曾经对廷臣说:“自古人君所患者,惟忧泽不下流,情不上达”。 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格外担心形成“壅蔽”,于是就设立了登闻鼓。 洪武元年以来,应天府的登闻鼓只敲响了十三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