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一夜情而已-《历史背后有个鬼》

    第二十章

    一夜情而已

    ————————————————

    ......

    在经历了唐末的战乱,五代十国的纷争之后。

    到了宋朝年间。

    洛阳虽然依旧是一座傲然的大城池,却已然没了大城市的风光。

    提到洛阳,就很难忽略它古都的身份。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洛阳十三次当选为国都。这是很罕见的。毕竟掰着指头数,中国的朝代,也就那几个。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分类的话,就会发现,洛阳当选为国都的时间,基本集中在宋朝以前。这其中,不止是包括国都,也包括陪都。北宋的时候,洛阳还是西京,属于陪都。但到了元朝的时候,洛阳就只是普通的重要城市,不被列入国都范围中了。

    这就要先从洛阳为什么会被挑选为国都开始讲起。

    洛阳当时被挑选为国都,主要处于两个方面考虑。

    第一点,洛阳是一个险要,但又富饶的城市,适合种田,也适合防守。只要守住几个关口,就能抵御外敌的入侵。第二点:洛阳处于中央,方便各个诸侯国朝贡。跟洛阳相似条件的,就是长安附近的地区。所以在宋朝以前,中国统一王朝的国都,基本都在关中、洛阳两个地方轮换。

    但这两个城市,很有很大不同。关中这个地方,各国朝贡的时候,不是特别方便。不过,关中地区的优势在于,它的地理位置不像洛阳那么狭小,遇到外敌入侵,能坚守的时间更长。所以,在不同的朝代里,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就会挑选不同的国都。像汉朝、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国力虚弱,容易遭受外敌入侵。所以,会选择关中一带当国都。到了王朝的中后期,随着国力昌盛,往往会迁都到洛阳,方便各个诸侯国的朝贡。而且在隋炀帝时期,中国又修建了好几条大运河,把南方跟洛阳连接起来。这不仅方便国都洛阳跟各个地方的联络,也可以把南方的粮食更快的运到洛阳,这对于洛阳国都地位的巩固,非常的有帮助。

    可这种情况只发生在元朝之前。在元朝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很大改变。这跟中国整个大环境格局的变化,有着很大的关系。元朝之前的宋朝,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过渡时间。宋朝之前,中国富裕的地区,基本都集中在北方。即使唐朝末年,很多中原迁徙到南方,搞了大开发后。南方的大部分地区,依然没能超过北方。但随着金兵攻入开封,宋朝王室被迫南迁。同时,为了继续维持,宋朝开始加大对南方的开发。这使得,在宋朝以后,南方的发展,开始超过北方。

    这样一来,国都的作用,不仅要连通北方的富裕城市,更得照顾到南方的小兄弟。这时候,洛阳再成为国都,格局就不够了。而且关中地区,经过连年的灾荒,还有气候变化,粮食也不足够供应国都的消耗,慢慢也被逐出国都的备选范围内。而且,洛阳因为是国都。在每一次兵荒马乱中,洛阳都是遭受损毁最严重的一个城市。东汉末年的时候,董卓挟持汉献帝逃离洛阳的时候,洛阳的宫殿被焚毁一空,城市遭受大面积毁坏。

    若干年后,当又一批人来到洛阳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长满了荒草,城市里都有兔子在生活了。这样的事情,洛阳还遭受过好几次。最严重的一次,就是唐朝末年的时候。洛阳因为战乱,通往运河的地方,遭到严重堵塞。人们无法清除掉淤泥,这也就是说,洛阳跟大运河之间的关系,也中断了。这让它更加失去成为国都的资本。因为周围的地方,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给一个失去运河的国都,提供充足的粮食。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宋朝才把国都放在开封,给洛阳挂了一个虚名。

    到了元朝的时候,忽必烈可不会在乎什么十三朝古都,在他看来,能更好的统治天下,才是王道。而北京这个新兴城市,也远比洛阳更合适。这也是为什么,在那以后,同样没有王朝,把都城选在了洛阳。

    北宋的都城是开封,也叫做汴梁或者是汴京。很多人都觉得奇怪,洛阳在北宋以前曾经是多个朝代的首都,一直是正统所在,为何北宋不迁都洛阳,而一直将开封作为自己的都城呢?

    其实在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不是没有想过迁都,但是众所周知,北宋的基业是在后周王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后周王朝的都城就是开封,这里是北宋发家的地方,作为大本营是要兵有兵,要粮有粮,中国人重土安迁,当然不愿意离开繁华的开封去往已经残破的古都洛阳。

    赵匡胤在继位之后也提出过迁都洛阳的想法,因为开封城实在是无险可守,距离北边的少数民族又近,并不是他理想中建都的地方。赵匡胤有了迁都的想法之后便想去洛阳巡视,他那些聪明的臣子自然察觉到了皇帝的心思,所以立刻有大臣上书给赵匡胤,细数洛阳不能作为首都的理由,比如说宫殿残破、没有军粮、百姓贫困等等。

    但是赵匡胤还是执意要去往洛阳,洛阳是赵匡胤的老家,所以他打着祭祖的名义来到洛阳,就是想接机将都城迁到洛阳来。此时不仅是众多大臣反对,连赵匡胤弟弟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也出来反对了。

    赵匡胤见连弟弟都跟自己唱反调便告诉他自己真实的意图,他想迁都洛阳的真实目的是希望能够将来将首都迁往长安,那里地势险要,非常适合做首都。但是赵光义却不以为然的说,都城能不能守的住,不在于险要的地势,而在于君主的德行。就这样,赵匡胤在群臣反对的情况下只能暂时将迁都的想法放弃,直到他驾崩都没能迁都洛阳。

    和康敏的相遇,便是在这已经不受待见的洛阳开始说起。

    陆安康一路南下,途径洛阳。

    因为和李唐的关系,所以,他不免想起了昔日故人故地,便去那里游离一般。

    顺便缅怀一下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