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左武防务-《崛起烽燧》
第(1/3)页
竖日,苏策起的很早,旭日未升,月明星稀,苏策没有穿太子赵载承赐给他的甲胄,那副甲胄和二皇子赵载校赐的甲胄放在了长安苏府上的祠堂中
苏策身上的甲胄是李常去将作监买的新甲,这才是属于苏策的甲胄, 赐甲和自持甲是有数目的规定的,赐甲可以有很多套,而自持甲,只能有一套,旧消新置。
家主戍边,李常从将作监定制的这套甲用的是百炼钢,全重六十斤,没有用边军札甲的样式,而是用来比鳞甲更高一级的明光铠,被涂上了生漆的甲胄泛着乌光,全套甲胄虽重,对于苏策来说却已然习惯。
“叩!叩!叩……”苏策左手扶刀,边走边用右手敲击着肚子前的腰吞。
大乾甲胄自有规制,以颜色划分从属,十三道厢军黑衣皮甲,南衙十六卫黑衣银甲,北衙六军红衣金甲,太子十率靛蓝银甲,四大边军黑衣黑甲。
除此之外,在细分上亦有区别,南北两衙用包裹甲片的布绢花纹区分各军,十三道厢军以胸口皮甲烫印道名,四大都护府则以四兽腰吞,肩吞做为区分,就像苏策身上这套甲胄, 腰吞和肩吞就是代表北军的玄武样式的。
除此之外各级官兵的甲胄细节也有区分。边军士兵以卒, 兵, 郎,军为等阶,而在南北两衙厢军旅贲中则只有兵,郎,军两阶。
不同等阶的士兵相应的待遇不一样,卒,兵配皮甲,郎,军配铁甲。
卒说的就是戍边新卒,兵指辅兵,郎与军平级,郎和军最大的区别就是父有品阶为郎,父为白身为军。
大乾军律严格,军中等阶分明,队正及以下配札甲,旅帅及以上可配鳞甲,不过鳞甲贵重,家中若是不富足配不起鳞甲,更不用说是明光铠了。
凌晨时分的左武关很是寂静,街上只有五人一队的巡逻队提着灯笼巡逻。
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苏策虽然从三关都护府长史那里已经得知了左武关的情况,不过还是得实地走走看看。
左武关说是关塞,其实更像一座军城,以城门为中线,有一条贯穿关塞的两里长街,宽五十米,两旁是一丈半高,一丈宽的的坊墙,整个关塞用坊墙分割为四个坊,东北坊是都尉府和将作营,西北,西南两坊为步军,东南坊为骑军。在关塞中分别被称为将作坊,轻兵坊,重兵坊,骑军坊。
左右御,前后关,前哨在城墙上值守,城墙上每隔五十步有双层箭楼一座,城墙下有联排的房子这些都能作为休息的住所。
而左右塞就更不用说了,两座山头上那一排排小房子就是他们的住所。
出左武关往北五里的山谷中有一座被损毁的商驿,说是商驿其实就是个土围子,里面只有两间小屋,平日住着九胡和大乾两国的税官,这里是罗斯人和大乾商人交易的地方,不过起了兵戈,税官被杀,这里现在被废弃掉了。
在左武关的南侧山谷五里处同样有一座一里见方的驿站,这里曾是为了修筑左武关而建的砖瓦坊,只有低矮的土墙,保留了部分砖瓦窑,剩下的部分都改成了驿站,这比北侧的商驿大多了,供之前的商队短暂留宿。
苏策一行人没有去打扰其他人,走了一个时辰,该看的都看了,回到都尉府,将作监营的烟囱已经开始冒烟了。
昨夜长史赵羽寻到苏策,两人说道深夜,这会儿要不是苏策想要赶紧摸清楚左武关的情况,也不会起的这么早。
赵羽算起来比苏策年纪还大一些,苏策虚岁十七戍边,平朔四年生人,与二皇子赵载校同岁,而赵羽则是平朔元年出生,与太子同岁。
赵羽下午领了鞭子,带着伤深夜前来,应当是想通了,军中长史,说是主将佐官,其实更像是监军。
卫,府,州皆设长史,长史者,佐官也,卫,府,领导诸曹参军,亦可领军作战。州府,通判本州郡内各曹事务,亲王、公主等府中,执管府中之政令,起“承上率下”之责。
赵羽做好了本职,却忘了他还有“帝王监军”的义务,挨些鞭打,总好过被圣人贬回祖地乾州。
各军都有自己的伙头军,吃饭都是各做各的。深夜,苏策做了一碗面食,赵羽吃完了,话匣子也就打开了,苏策也清楚了左武关除了军队之外的其他情况。
将作营三百人,里面有大匠两人,中匠八人,小匠十六人,将作一百六十人,剩下的都是学徒。
将作们平日里负责制作和修复甲胄武器,不过最重要的任务是制作弩弓箭矢。
旭日东升,都尉府前的鼓楼上开始响起鼓声,七校尉和三裨将骑马赶到都尉府前院,长史赵羽站在苏策身后,将作营的两位大匠也走出了烟雾缭绕的将作营。
“挂旗!”等到人来齐了,苏策停下来和赵羽的闲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