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御驾亲征有什么讲究?-《活在战国:鬼谷子的局助读》

    自古以来,文治武功都十分了得的天子都杀伐果断,眼里容不下不服从领导或残暴不仁的诸侯,所以他们通常会御驾亲征。

    御驾亲征是大事,首先要戴皮弁冠,穿素衣和腰部带有褶皱的白色下裳。如此是因为征伐是凶事,穿素衣表示心情悲怆,同时也想告诉诸侯们,你们这些人做的事实在是太丧心病狂了,如果不给你们点颜色看看,你们压根就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天子出征前,要举行一系列隆重的仪式:先告祭于天,再告祭于地,在祖庙中接受征伐的命令,在大学里拟定好作战的计划。之所以要祭天,是为了表示自己不敢独断专行。先秦时期的大学的职能并非像现在的大学一样只是单纯地培养大学生,举办祭祀、宴会、选拔武士等也都在大学中进行。

    天子率军到达征伐的地方时,还要举行祭祀,主要是为了鼓舞士气。

    班师回朝后,要向祖庙汇报战果,但不再祭天,这是因为天道有内无外,“战果”属于内事,所以就没必要再打扰上天了。此外,还要在大学里设宴祭祀先圣先师,并报告活捉的俘虏以及斩杀敌人的数目。

    天子身份何等尊贵,不会动不动就御驾亲征。如果需要讨伐诸侯,这时该怎么办呢?派其他诸侯替天子征讨。如果没有天子的命令,即便诸侯不义,其他诸侯也不能随意讨伐。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树立天子的权威,以儆效尤。

    人性是极其复杂的,有些人虽然不仁不义,但对父母却很孝顺。由于古人非常注重孝道,所以王法规定如果诸侯在服丧期间,即便有罪,也不能讨伐,因为讨伐孝子是一种不义之举。

    天子也经常任命将军率军讨伐。任命将军时需要在祖庙进行,以示自己不敢专断。但为什么一定要在祖庙任命呢?因为这是由先祖制定的法度,所以要尊重先祖的道义。

    战争极其残酷,一旦上了战场,就未必能够活着回来,但古人又特别注重传宗接代,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为了让士兵忠孝两全,国家只会给三十岁以上的人配发兵器,让他们去参加作战,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士兵通常都生儿育女了。等到六十岁时,国家还会收回他们的兵器,不再让他们参战,这是因为人们不忍心看到父子两人都在打仗。但到了战国时期,战争规模逐渐扩大,场面更加残酷,服兵役的年龄甚至降至十五岁。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秦赵长平之战时,赵国曾“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

    春秋战国时期,国君通常不会干涉军事,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将军的权威,使政令统一,避免士兵惶惑,不知道应该听从国君还是将军的调遣。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国君在后方因为错判战争形式而瞎指挥,导致作战失利。后来,拥有绝对权力的国君开始在后方不断指挥前线,针对这种情况,果断勇敢的将军一般会奉行“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原则。

    春秋战国之前,战争的期限都非常短,或许只有一两天,只要分出胜负即可。后来规定不超过一个季节,主要是为了尊重人性,怕将士思念亲人,怕女人心生怨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期限就被无限拉长,有时为了攻破一座城池需要花费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