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佛门弃徒-《成为冥铺刻碑人之后》


    第(2/3)页

    点火上灯,灯焰烧得极其平稳。

    也是,若真如老主持所说,这碑存在的时间,是非常久远之前,那里面的怨气阴气也散的差不多了。

    其实除非是异常强大的执念,或者是被人下了咒导致怨气久久不散甚至越来越强,正常人死亡,怨愤不甘存续一般也就百年左右。

    待到灯焰烧的差不多了,陆言开始修补。

    有刻碑真解的理解,加上他又借着继往开来之法,将穿针引线的缝补之术融会贯通,修补碎碑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补好了,碑林图现,生平启。

    ......

    那老和尚说得果真是没错,这块碑,或者说这座坟,还真是年代久远的玩意。

    具体来说,可能要追溯到前朝的前朝,中间跨过一段乱世,再往前追溯一朝。

    陆言望着生平,是万万没想到,墓主竟然是位和尚,且是一位高僧。

    搁别人肯定要问,高僧不是一般圆寂之后都会修筑佛塔吗?可这位怎么和普通人的葬法一样,修坟堆?

    这就不得不说背后的一段故事了。

    佛家有云:“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

    不论是在大宣还是往前的朝代,出家人都讲求“六戒”,其中有“戒色”,意为戒除女色。

    可是这位墓主,辩济和尚,偏偏就犯了色戒,也由此被逐出佛门。

    辩济和尚十五岁出家,削发为僧,拜入长安大庄严寺门下,师从当时的主持。

    说是辩济年少之时,可谓是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容貌俊秀英飒,且主持夸他才思敏捷,颇具佛缘,潜心修行数十年,深谙佛法。

    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当时远近闻名的高僧、大德,以至于后来有贵人西行归来,在当时的长安城开设译场,召高僧谙解大小乘经论。

    当时只选了九名缀文大德,其中却选中了年仅二十有六的辩机,其佛法经文造诣可见一斑。

    但是后来,他又如何从万人敬仰的高僧,成为佛门弃徒呢?还得从一次巧合说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