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大明最狠总兵》


    第(2/3)页

    所谓“流民”,在封建统治时期并不少见。

    受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影响,农民对抗自然灾害以及兵灾的能力差,因此在往往发生灾祸时,官府救灾不力,所以农民迫于生存,只能背井离乡,逃往外地。

    我国历朝历代,有专门解决流民的办法。

    汉朝时期,朝廷实行限制、镇压、遣返、控制、安抚相结合,主要把流民安排到其他比较稳定的地方,或者修建城池、新设郡县安置流民。

    这种做法主要是针对大规模的流民,有许多流民被遣返,结果是大量的流民在回乡路途上死亡,那些被安排入籍其他地方的人很多都沦为了奴隶,有些则参加农民起义造反了。

    隋唐时期,官府比较开明一些,采取了一些急救措施,比如开仓赈灾,废除暴政法令,减免赋税,以途挽救统治危机。

    这些措施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上来看,收效甚微,流亡现象依然屡有发生。

    宋朝时,将大量流民招安为官军,结果造成“冗兵”现象,造成朝廷很大负担。

    明朝中期,以严厉的户籍管理、疏散和镇压对待流民,特别是荆襄一带流民起义,就是因为官军杀戮过重,导致流民直接造反了。

    产生流民的原因,不外乎天灾和人祸两种,如果两者叠加,便一定会造成“赤地千里、流民百万、盗贼蜂起”的情景,动摇国家的统治根基。

    到了明末,流民问题是天灾和人祸两者叠加的结果。

    当然,明朝灭亡,原因更为复杂。

    可以这么说,在大一统王朝中,各王朝的灭亡原因,以明朝最为复杂。

    ——————————

    “快快快,滚回去!”

    在山西中部前来大同府的官道上,大同府的衙役们设卡拦截。

    这是大同知府邹桐的命令,禁止外地流民进入大同府地界。

    流民在外地是生是死与他无关,但进入大同府后,流民数量太多、死亡的人太多,都会影响邹桐的政绩。

    “求求你,放我们过去!”

    有流民哀求着。

    “滚,大同不欢迎你们!”

    衙役们无动于衷,大声叱喝驱赶着。

    对于没半点值钱之物、说不定看不到明天太阳的流民,纵然部分衙役有怜悯之心,也必须遵命行事。

    流民们得知在大同镇有官兵施粥才赶来,设卡的官兵无法浇灭流民们求生的欲望,他们通过小路或者翻山越岭进入大同府,邹桐无法做到把所有小路都堵死,他只能减缓流民进入的速度,无法完全阻止流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