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渤海之寇-《骑砍三国之御寇》


    第(1/3)页

    庙算既定,王政当即传下令去,命霸府即刻着手拟定作战方案,同时和司马府一起开始进行甄选与调动出征部队的工作,以及粮草、军械等物的筹措、准备。

    这是霸府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发挥真正意义的本职作用,王政给了他们半个月的限期,耿耿特地吩咐张昭、于禁不可参与在内,    其中不无锻炼吴胜统筹能力的因素。

    彼时徐方已前往彭城镇守西面军翼,这下吴胜无人帮扶之下,要第一次在文事上独当一面了。

    同时王政又命令古剑前去联络管承,当日下午,古剑便带着几个亲兵乔装出城,旬月后的一日晚间,    邳河的的入港处涌来一片白帆。

    古剑这次带回的一群人里,    除了管承之外,还有一群陌生的面孔,皆作武士装束,最引人注意的还是他们身上的慓悍之气。

    尤其当中一名魁梧大汉,手脚粗壮,长发披肩,戴了个银色额箍,脸骨粗横,肩膊宽厚,眼若铜铃,脸上始终带着阴鸷狡猾的神色。

    在古剑的带领下,一行人走的并不急。

    这是出于郭嘉事先的交代。

    议事完毕后,古剑又和王政、郭嘉申述一番,如今盘踞在北海的黄巾虽人数不少,但只有管承一人为水贼,若要彻底控制渤海区域,恐怕力有未逮。

    听到这话后,王政下意识地看向郭嘉,果见青年早就胸有成竹,    笑道先去联络管承,当面说明此事重大,若其可保证万无一失,那自是最好。

    否则古剑便可提议管承去联络其他海盗,共同办成此事,王政必不吝封赏。

    郭嘉接下来的侃侃而谈,倒是给王政来了一次科普。

    不同于后世诸朝,自战国开始,天朝的海上交通基本聚集在燕、齐之地,环渤海地区以徐乡、芝罘(fu)、庙津群岛、沓津等为代表的港口,或日臻完善,或初见端倪,至两汉时,环渤海航线的发展已渐渐成熟,而天朝最早的海盗亦是应运而生。

    在西汉末年,便曾爆发以吕母为首的海上大起义,聚众万人,攻略县城,    若遇大股官兵,则退回海岛据守,    将“敌进我退,    敌疲我打”的游击战术发挥地淋漓尽致,令当时的新莽政权不堪其扰,几次围剿都未功成。

    而在东汉末年,这些海盗虽然没在中原太过闹腾,隔壁的小国朝鲜却是饱受其苦。

    他们从山东半岛渡过渤海海峡经由辽东半岛,前往朝鲜半岛和东瀛列岛,或是烧杀肆虐,或是占地为王,如汉高祖十三年,燕人卫满率千人进入朝鲜,自号韩王,建都王险(今平壤附近),史称卫氏朝鲜。

    此时岁旦刚过,大批的海盗肯定还缩在渤海群岛之上,只要许以厚赏,不怕没有勇夫。

    而在郭嘉看来,同为刀口上饮血的营生,相比山贼响马,海盗却更为狡诈、残而能忍,难以驯柙,以厚利吸引这类人来下邳时,却要在见面先示之以威,后才作以怀柔。

    何以为威?

    不外军力之强,势力之盛。

    适才在港口时,早已收到古剑报信的王政,便安排了部分天诛营的精锐迎接,当即便让一群海盗悚然而惊,管承更是和那带头的大汉连连称赞,天军军队的精悍、干练,果非一般黄巾可比。

    示完军力之强,接下来便是列以势力之盛了,下邳作为新定的徐州首府,一向是施政的重中之重,刚好趁此机会,再给他们见识一下王政的财雄势大。

    远近观望,村落座座。

    一块块分割整齐的农田,耕种下的作物,不少探出了头,长了好高一截,弥漫着清新的气味,暮色里,越发地翠绿。炊烟四起,晚归的农人结伴而去,那魁梧大汉眼见此景,不由暗自点头,转向管承刚要说话,却听这时一阵悠扬的钟声,顺着晚风飘荡过来。

    汉子抬头去看,见前边不远,路边矗立了一座高大的房舍。钟声,就从那里传来。房门打开,一二十个年岁不大的小孩子,一窝蜂地簇拥而出。

    随后一个儒生打扮的中年人追赶出来,不住口地叫道:“慢点走,慢点走。小心摔着!”

    孩子们立住身,转过来,排成队列,恭恭敬敬地向那中年人鞠了一躬,齐齐说道:“先生请回,明日再见。”

    童声清脆中,那中年人整了整衣冠,也是作揖回礼:“明日再见。”

    蓬头稚子,而立之人,对答有节举动有礼,又令众人纷纷侧目。

    魁梧大汉抬头一看,屋舍上挂一横匾,认出两字登时了然:“原来这是村塾啊。”

    走不出十里地,路边又见一处相似的房舍,大约他们路过的晚了,房舍内空空荡荡,透过窗户去看,桌椅齐全,显然又是一個村塾。

    这下那魁梧大汉终于动容了,他讶然地侧目古剑,忍不住道:“古兄弟,下邳竟是十里一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