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大明第一臣》


    第(2/3)页

    这么好的孩子,让翰林院的那帮人教,实在是可惜了。

    正好有现成的教材,就在儿子身上试验一下。

    就这样,朱标小同学在种田课程之外,又多了许多文化课,每天被弄得满满当当,苦不堪言。

    老爹坑自己,师父也坑自己,这日子真没法活了。

    他现在就羡慕老四朱棣,这个混球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偶尔见见老爹,赏一个笑脸,就能把朱元璋高兴大半天。

    还是当小孩子容易,长大了烦恼就多了,我不想长大!

    八岁的朱标小朋友如是想到。

    随着教材编撰如火如荼,复旦学堂的筹备也进入了快车道。

    针对孔府的改造正在加速,除了保留部分祭奠孔子的场所之外,全都辟成教室,后面又筹建了一批卧房。

    孔庙被改建成文庙,用来祭祀以孔子为首的诸子百圣。

    埋葬孔夫子的孔林,也被利用起来。

    这里树木众多,环境优美,在外面建立起跑马场,又兴建了靶场,用来联系射箭……这么安排,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觉得冒犯了孔夫子,影响了圣人的安眠。

    不过刘伯温等人却觉得不错。

    孔夫子一生教书育人,门人无数。

    自然是喜欢看后辈读书人,在自己面前,通习六艺,砥砺奋进。学生们也正好时刻牢记夫子教诲,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努力奋进!

    完美!

    张希孟肯定是支持刘伯温他们的意见,学堂迅速建设,而接下来真正的重头戏,就是招生了。

    毕竟学堂建的多大,规格多高,没有好学生捧场子,那是绝对不行的。

    “有人说名师出高徒,其实我想说,很多时候是高徒出名师。如果遇到了苏轼那种才子,换成谁当老师,都是一样的。所以说,生源质量,就是复旦学堂的一切,能不能办好,全看这些学子了。”

    张希孟笑呵呵说着,在他面前,是刘伯温和平章毛贵,一文一武,全都在场。

    毛贵刚从大名府方向回来。

    此前他负责牵制元军,防止援助察罕。等到察罕兵败被杀,孛罗帖木儿果然得势,带兵入京,独揽大权。

    由于担心元军南下,毛贵继续负责防备元军,一直到了现在,他才有空南下。

    刘伯温笑道:“我可是听说,平章把大军扔在了身后,自己一个人急匆匆南下,想必是有紧要的事情吧?”

    毛贵微微红了脸,“伯温先生明察秋毫,我这次急匆匆赶来,自然是为了学堂的事情。”

    刘伯温笑道:“平章不会打算推荐几个学生吧?”

    毛贵怔了怔,刚刚张希孟可是说了,要保证生员质量,他现在开口,多少有点不合适,但事已至此,也不能不说了。

    “张相,山东军中,确实有不少人,想要推荐一些子弟进入学堂,他们都是军中宿将,也是立过功劳的。”顿了顿,毛贵又道:“张相,山东红巾整顿势在必行,原来二十多万的兵马,急需遣散。安排一些子弟进入学堂,也是为了让他们安心,方便处置。”

    他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看张希孟的反应,

    不待张希孟表态,刘伯温就道:“毛平章,你讲的确乎有理,只是学堂初创,为国育才,如果在第一批生员上,就招收太多不是那么合适的人,会不会影响到学堂的未来?或者干脆点说,让他们进来,是不是所有将士子弟,都能入学?倘若是那样的话,只怕学堂就变了味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