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两晋和五胡-《大中国史》
第(1/3)页
第一节 晋初异族的形势
从公元189年,董卓入据都城,擅行废立,山东州郡纷纷起兵讨卓之后,天下就此分裂;直到公元280年晋武帝平吴,天下才算统一,其间凡九十二年。却是晋武平吴之后,不及二十年,天下又乱起来了。所以致乱的原因,固然有许多,却是最大的有两端:其一,是晋武帝的厉行封建制。其二,是当时散布塞内外的异族太多,没有好法子统御它。前者是“八王之乱”的原因,后者就是“五胡之乱”的原因。如今且把五胡的形势,叙述于下:
一、匈奴,羯。羯是匈奴的别种,居于上党郡武乡县羯室(如今山西的榆社县),匈奴从呼韩邪降汉以后,其部众入居并州,已见第七章第二节。呼韩邪单于二十一传而至呼厨泉,因先世是“汉甥”,便改姓刘氏。魏武帝因为他部众强盛,把他留之于邺,而分其部众为五,每部设立部帅,又选汉人做他部里的司马,以监督他。五部中左部最强,呼厨泉哥哥的儿子豹,做它的部帅;晋武帝又把它分做两部。虽然如此严密监督,他的部落总是日渐繁盛的。于是平阳、西河、太原、新兴诸郡,都布满了匈奴。
二、鲜卑。东胡的起源,已见第一篇第六章第二节和本篇第四章第二节。从东胡给冒顿打破后,其众分为两支:南边一支叫乌桓,汉武帝招它保守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西五郡塞外。鲜卑更在其北方。
后汉时,匈奴灭亡后,鲜卑北据其地。当后汉末年,鲜卑出了两个著名的酋长(檀石槐、轲比能)。檀石槐时,其疆域北接丁令,西抵乌孙,东界扶余(参看第十三章第六节),几于不减匈奴之盛。可惜团结力不固,檀石槐、轲比能死后,就又分裂了(参看《后汉书》、《三国志》本传)。然而它的部落,分布极广,东边从辽东起,西边到并凉塞外为止,没一处不有鲜卑。
乌桓当后汉末年,曾经和袁绍相结托。袁氏败亡以后,袁尚和袁熙就奔依乌桓。魏武帝用田畴做向导,出卢龙塞,掩击乌丸于柳城(在如今辽宁凌源市),大破之,降斩二十余万,迁其余众于中国。从此以后,“乌桓”两个字就不见于历史上了(仅《新唐书·四裔传》,载有一极小部落,不足齿数。柳城一战,绝不能把乌丸灭掉,大约余众都并入鲜卑。因为“鲜卑”二字本是这一族的本名〈见第一篇第六章第二节〉。本节参看《后汉书》、《三国志》的《乌桓鲜卑本传》和《田畴传》)。
三、氐,羌。羌人当后汉时候,虽然大被杀戮,然而它的繁殖力颇大。晋初,冯翊、北地、新平、安定诸郡,又都给它布满。氐人本在巴中的,张鲁时代,因敬信鬼道,才迁入汉中。魏武帝克汉中,迁氐人于北方。于是扶风、始平、京兆诸郡,莫不有氐。
当时郭钦、江统等一班人,都创“徙戎之论”,要把它徙之塞外(参看《晋书》本传)。然而把戎狄置诸塞外,自以为安,其实是最危险的事。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中国管辖所不及,为强为弱,都不能去问它的信。这种部落里,要是出了一个英雄,“并兼”、“胁服”,便成了一个强大的部族,要为边患了。历代北族的起源,都是如此(参看后文辽金元清初起的事迹,自明)。所以“徙戎之论”,不过是条姑息之策。但是这些民族,杂居在内地,是要有法子抚绥它,驾驭它,慢慢和它同化。让一步说,也要政治清明,兵力强盛,叫它不至于生心。晋初既毫无抚绥制驭的政策;又有“八王之乱”授之以隙(汉族自然同化的力量虽大,一时间也不及奏效),就酿成五胡之乱了。
第二节 八王之乱
魏朝待宗室是最薄的。同姓诸王,名为有土之君,其实同幽囚无异。所以司马氏倾覆魏朝很是容易。晋武帝有鉴于此,于是大封宗室,诸王皆得“选吏”、“置军”,而且“入典机衡,出作岳牧”,倚任之重,又过于汉朝。这个要算“封建制度第二次反动力”了,然而也终于失败。
晋朝的景皇和文皇是弟兄相及的。武帝的母弟齐王攸,大约也有这种希望。当时朝廷上,也很有一班齐王的党羽。说太子(惠帝)不好,劝武帝立齐王。却是武帝的权力大,毕竟把齐王逼得出去就国,齐王就此忧愤而死。这也算得晋初“继嗣之争”的一个暗潮(参看《晋书》齐王本传,惠帝固然是昏愚的,然而《晋书》上形容他的话,也未必尽实。譬如说惠帝听蛙鸣,便问这个是“官乎私乎”?荒年,百姓穷得没有饭吃,人家告诉他,他说“何不食肉糜”,这个是傻子无疑了。然而荡阴之战〈见下〉稽绍以身护卫他,被杀,血染帝衣,左右要替他洗去,他说“稽侍中血,勿浣也”,智愚就判若两人。可见惠帝昏愚之说,一半是齐王之党所造的谣言)。武帝死后,太子即位,是为惠帝(公元290年)。
宗室之间既然起了暗潮,自然要借重外戚。武帝有两个杨后;前杨后,就是生惠帝的,临终时候,因为惠帝“不慧”,怕武帝另立了皇后,要废掉她。于是“泣言”于武帝,要立自己从父骏的女儿做皇后。武帝听了她,这便是后杨后。惠帝是个极无能为的人,既立之后,杨骏辅政,他的威权自然是很大的了。却是又有人想推翻他。惠帝的皇后是贾充的女儿(贾充是司马氏的死党。司马氏的篡弑,和贾充很有关系的。可参看他本传),深沉有智数,见惠帝无能,也想专制朝政,却为杨骏所扼,于是想到利用宗室。
公元291年,贾后和楚王玮(武帝第五子)、东海公繇(宣王孙)合谋,诬杨骏谋反,把他杀掉。废太后,幽之金墉城(在洛阳西北)。以汝南王亮(宣帝第四子)为太宰,和太保卫瓘同听政。汝南王和卫瓘要免掉楚王的兵权。贾后和楚王合谋杀掉汝南王。把东海公繇也迁徙到带方(在如今朝鲜的黄海道)。旋又借此为名把楚王杀掉。公元292年,贾后弑杨太后。太子遹不是贾后所生,公元299年,贾后把他废掉,徙之金墉城。明年,又把他囚在许昌。这时候,赵王伦(宣帝第九子)掌卫兵,想要推翻贾后,就故意散放谣言说:殿中兵士想要废掉皇后,迎还太子。贾后急了,公元300年把太子杀掉。赵王就趁此起兵,杀掉贾后。公元301年,就废惠帝而自立。
这时候,齐王冏(攸的儿子)镇许昌,成都王颖(武帝第十六子)镇邺,河间王颙(宣帝弟,安平王孚的孙)镇关中,同时起兵讨赵王。左卫将军王舆起兵杀掉赵王,迎惠帝复位。成都王、河间王都还镇,齐王入洛阳。河间王忌他,叫长沙王乂(武帝第六子)攻杀齐王(公元302年)。明年,河间王和成都王又合兵攻乂,不克。公元304年,东海公越(宣帝弟,高密王泰之子)执乂以迎颙将张方,张方把乂杀掉。成都王颖入洛阳。不多时,又回邺,留部将石超守洛阳。东海公旋又攻超,超奔邺。于是东海王(越进爵)奉着惠帝,号召四方,以攻成都王。成都王遣石超拒战,惠帝大败于荡阴(如今河南的汤阴县),给成都王掳去,置之于邺。东海王逃回本国。这时候的成都王,要算得志得意满了。却是幽州都督王浚和并州刺史东赢公腾(越的弟),又起兵讨他。石超拒战,大败。成都王只得挟着惠帝南奔洛阳。时洛阳已为张方所据。于是张方再挟着惠帝和成都王走长安。
公元305年,东海王越再合幽并二州的兵,西迎惠帝。河间王颙派成都王颖据洛阳拒敌,大败。河间王把事情都推在张方身上,把他杀掉,叫人到东海王处求和。东海王不听,直西入关,挟着惠帝还洛阳,河间王逃到太白山,给南阳王模(高密王泰的儿子)杀掉。成都王走到新野,给范阳王虓(宣帝弟,范阳王康的儿子)捉到,杀掉。惠帝东归之后,为东海王所杀,而立怀帝。
晋世系图
第三节 西晋的灭亡
五胡乱华的事情,咱们得把它分做四个时代,便是:
第一,前赵强盛时代
第二,后赵强盛时代
第三,前秦强盛时代
第四,后燕、后秦对立时代
前赵就是匈奴。五胡之中,匈奴、鲜卑为大。而鲜卑根据地在塞外,匈奴在塞内,所以匈奴先兴起。
刘豹的儿子名字唤做渊,本在洛阳做侍子(从汉以后,外国王子到中国来做质子的,美其名曰“侍子”)。惠帝元年,才用他做五部大都督(但是人仍旧在洛阳)。成都王颖用事,又叫他监五部军事,也留之于邺。刘渊屡请还河东,成都王不许。到幽并兵起,刘渊乘机说成都王,要回河东去,合五部之众,来帮他的忙。成都王才许了他。于是刘渊回到左国城(在如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自立为汉王(公元304年)。旋又迁居平阳(如今山西的临汾市),称帝。
这时候,洛阳以东群盗纷起,一时无所归向,便都去依附匈奴(其中最盛的,要算王弥和石勒)。于是匈奴的势力大盛。公元310年,刘渊卒,子和立,弟聪弑而代之。这时候,石勒的兵纵横河南。东海王越,自出兵讨之,卒于项(如今河南的项城市)。勒追败其军于苦县(如今河南的鹿邑县)。于是官军不复能讨贼,听其纵横司、豫。公元311年,刘曜(刘渊的族子)攻洛阳,王弥、石勒都引兵来会。城陷,怀帝被虏。刘聪的儿子粲又攻陷长安,杀南阳王模。公元313年正月,“刘聪大会。使帝着青衣行酒。侍中庾珉号哭。聪恶之……帝遇弑,崩于平阳”。
这时候,雍州刺史贾疋,已恢复长安(旋讨张连被害,众推始平太守麹允领雍州刺史),奉秦王业为太子。及得凶问,即位,是为愍帝。时“长安城中,户不盈百,墙宇颓毁,蒿棘成林……众惟一旅,公私有车四乘。器械多阙,运馈不继。诸侯无释位之志,方镇阙勤王之举”。就靠麹允、索(京兆太守)尽忠辅翼,屡却敌兵。公元316年,刘曜大举来攻,诸军毕竟不支。八月,京城被围。十月,帝出降。明年,刘聪“因大会,使帝行酒洗爵。反而更衣,又使帝执盖。晋臣在坐者,多失声而泣。尚书郎辛宾,抱帝恸哭,为聪所害。十二月……帝遇弑,崩于平阳”。于是西晋灭亡。
第四节 胡羯的兴亡
西晋灭亡之后,匈奴的势力看似很厉害了。然而刘渊本不是什么有大略的人(看他自立之后,一无作为可知),刘聪就更荒淫。当时匈奴所有,实在不过雍州和河东斤土而已。于是石勒起于东方。
石勒,羯人(初名,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祖父并为部落小率。汲桑始命以石为姓,勒为名)。太安中(惠帝年号。公元302、303年两年),并州刺史东赢公腾,执卖诸胡于山东,以充军实,勒亦在其中。后与魏郡汲桑,同从成都王颖故将公师藩为盗。藩和汲桑,都给青州刺史苟晞所击斩。石勒降汉。于是借其兵力,纵横东方。这时候,北方已经糜烂得不堪。其稍能自立的只有青州刺史苟晞、幽州都督王浚、并州刺史刘琨,都给石勒灭掉。群盗中最强盛的,是王弥(扰乱青徐一带)、曹嶷(也在青州。广固城〈在如今山东青州市,后来南燕所都〉便是曹嶷所筑),也给石勒所并。幽、并、青、冀、司、豫、兖、徐,差不多都是石勒的势力范围。然而他起初也不过是个流寇的样子,后来得赵人张宾,用他的计策,公元312年,北据襄国(如今河北邢台市),明年,又南定邺,就据了这两处做根据地,于是渐渐地成了一个规模。
公元317年,刘聪卒,子粲立。刘聪当生时,娶靳準的女儿为后,就委政于準。粲立,为準所杀。于是石勒从襄国,刘曜从长安,都发兵攻準。勒攻破平阳,準奔刘曜,为曜所杀。于是刘曜自立于长安,改国号为赵。明年,石勒也自称赵王。历史上称刘曜为前赵,石勒为后赵。
公元328年,刘曜伐后赵,围金墉。石勒往救,战于洛西,曜大败,被执。子熙奔上邦(如今陕西的南郑县)。明年,为石虎所追杀。于是前赵灭亡(后赵又并有雍、秦二州)。
公元342年,石勒卒,子弘立。石勒的从子虎,是向来执掌兵权的,弑弘而自立。虎残暴无人理(参看第十二章),后赵就不能支持,而鲜卑、氐、羌继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