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买房………-《重返奔腾年代》


    第(2/3)页

    能住楼房的企业都是大企业,一般的企业住宅只是平房,还是自建。

    就像林家现在住的房子,最初只有一块地,林云爷爷年轻时盖起了第一栋房,后来逐渐修建,等林云的父亲长大结婚时在旁边再建一栋房,算是分开居住。

    后来国家实行福利房制度,效益好的企业自建住宅楼,然后分给职工居住,林云的爷爷是化工厂的副厂长,属于领导阶层,第一批分到的福利房,处级干部标准是三居室,一共四十六平方米,面积似乎不大,但这四十六平方米绝对一点不差,没有所谓的公摊面积,比得上以后六十多平方米的商品房。

    但能分到福利房的人注定不多,那些普通的工人只能排队等候,很多人一等就是好几年,又或者永远等不到,因为轮到他们的时候,企业效益差,已经不可能再建房了。

    大环境是企业效益差,国企也要改革,所以进入九十年代,福利房政策的落实已经不多了,也就那些效益好的企业才能承担的起这种政策,剩下的企业连存活都难,更不用说分房,于是国家也开始逐渐放开商品房政策,号召有条件的人成立房地产企业,于是国内最早的一批地产商出现了。

    这一批地产商都是有国企背景,比如北方最早的地产商是万泰公司,老板万建霖原是一家区级房屋开发办公室的负责人,九十年代初,房屋开发办公室改制成私营企业万泰公司,由此走上了商品房开发的道路。

    同类的还有恒达公司,万克公司,前身都是国有企业,正是靠着国有企业内的专业人才和资质,他们才能建造房屋,要是普通人,即便可以成立公司,可上哪里去找人?

    当然,九十年代初的房地产和十几年后的房地产还是有着巨大的差别,最大的差别就是价格还算公道。

    像沈城这种大城市的中心地段的房价也就五六百块钱每平米,因为此时房地产行业的宗旨还是改善老百姓的住房环境,毕竟福利房政策更多是名存实亡,老百姓难道要永远住在那些老旧的棚户区里?

    老百姓需要改善居住环境,国家的政策无法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房地产行业的出现就顺应了时代,而房地产这个行业在此时也并非是暴利行业,当然,所谓暴利行业是指跟十几年后相比,相比于其他行业,房地产的利润率还是非常高的,起码比制造业要高出很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