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决战计划-中-《大时代的中华梦》
第(2/3)页
“然而若能辟土千里,得沙俄之远东,中亚之费尔纳甘、巴尔喀什两地,于朝鲜半岛得北部,可获黎民数百万。以远东之广袤,可置民千万。”
“我华夏虽然会因为此战而经济发展受挫,但数百年之后,吾等之功绩永世长存,吾等获得的领土上丰富的矿产、木材、草场、江河、山川、湖泊尽可泽被子孙万代。”
韦珣作为国家名义上和实际上的领袖,之前和日俄的战争都只是建议,除了关键时候才会发表意见,平日里国家的内政,战时的经济体制和调整,后勤、军工的生产运输,预备役的动员和部队组建,都是一副放权你们去做的态度。
在海战胜利之后,韦珣就开始思考接下来是继续和日俄死磕分个你死我活,还是这一次趁着海战大胜,英法有退让的意思拿点好处就谈和。
连续思考两天,各种因素都有考虑,终于下了决定。
现在华夏的战争经费和财政虽然依旧窘迫,但韦珣觉得在战争获得优势的情况下,和德国、奥匈、意呆利再次借一笔战争经费问题不大。大不了到了一战,以各种物资军火抵押偿还贷款即可。
靠着同盟国借款的经费和日俄两个协约国成员死磕,想必他们会很愿意借钱给华夏的。
毕竟华夏和之前一穷二白不一样,按照复兴党的财政部估算,在1909年,国家财政收入将达到十五亿七千八百万华元。
其中农业税收一亿八千五百万元,商业税收两亿六千万元,进出口关税三亿五千万元,国有军工业盈利三亿八千万华元,国有重工业盈利两亿一千万元,国有铁路盈利四千万元,国营烟草税收和盈利六千万元,奢侈品税一千八百万元,华夏银行盈利两亿三千万元,个人所得税四千万五百元。
仅从税收比重就可以看出,华夏已经初步摆脱农业国家全面迈入了工业国家。
国有的重工业和军工业在战争的利好情况下,先去囤积的大量产品都被运往前线变现,拥有了充沛的资金。
最为利好的是重工业,一面是来自德奥的大量工业半成品订单,另外一面是国内因为战争需要的半成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