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着实捏把汗-《从荒野到殿堂》


    第(3/3)页

    虽说猴头菇晒成干货更易保存跟食用,但对刘耀祖而言,用新鲜猴头菇煲的汤,小时候他同样喝过,觉得味道更鲜美。难得有机会,这趟进山肯定要品尝一下。

    为了有机会在山里煲这道汤,这次进山他还特意买了一下炖汤的砂锅。除此之外,他此行进山带的食物也不少,想来打算多在山里待几天。

    而村里这两天进山的村民同样不少,尤其得知集市商贩收购价格比较高,很多夫妻都是齐动员。一早进山,傍晚下山,回村后立刻把采摘的野山菌送去镇上。

    谁都清楚,随着山里开始出菇,这些野山菌的价格,往后也会一天一变。越早卖,价格就有可能越高。等到后面,同样重量的野山菌,怕是卖不到开始一半的价钱。

    对那些收购野山菌的贩子而言,数量一多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压价。除非愿意把采摘回来的野山菌晒成干货,否则鲜菇采回来,放家里同样保存不了多久。

    真要放久了放坏了,这些辛苦采摘回来的野山菌,也许就会变得一文不值。正是知晓这一点,很多收购的商贩才会觉得有持无恐。但往后,怕是就说不准了!

    至少在刘耀祖看来,头茬出的松菇或松蘑,包括其它的野生菌,味道虽然比后期的鲜美一些。但这种差别,除非对味道特别敏感的人,才有可能品鉴出来。

    换句话说,对很多普通食客而言,头茬跟后出的野生菌,吃起来味道其实都差不多。只是市场上一下涌出的野生菌数量太多,价格会被拉下来也很正常。

    问题是,这种价格差距仅限于本地市场。如果有机会,将这些野山菌送去南方市场,也许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实在不行,将其制作成干货,利润也比卖鲜菇强。

    别的不敢说,综合网友留言的反应来看,刘耀祖觉得帮村民卖野生菌干货的设想,应该没多大问题。眼下关注他的用户,距离百万也不差多少。

    等后续视频热度再冲一下,破百万用户关注,应该一点问题没有。百万人当中,那怕有百分之一的人购买,那刘耀祖也能卖出几千斤的野生菌干货。

    仅凭靠山屯村民采摘的新鲜野山菌,想晾晒出这么多干货,怕是也没多大可能。可前期帮村民探探路,刘耀祖觉得有机会,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