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2章 购买-《斩龙》


    第(1/3)页

    在很长很长一段历史时间内,中国人有了钱粮其实是不喜欢消费的,不是存起来就是买地保值。可到了‘革命军’这里,直接就规定土地不能买卖,想当地主的滚一边去。

    后世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工业初期为了积累资金,就拼命的利用‘工农业剪刀差’压制农民的收入。通过行政手段和抬高工业品的价格来获取低廉的农产品,并且用农产品出口换取国外先进的工业技术和设备。

    但这招对于‘革命军’来说没有用——全世界工业技术最强的就是周青峰这批人了。这年头还缺乏便利的交通,搞外需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比如说欧洲人跑到亚洲来做生意,一年到头也就几十上百条船。这些船还不大,运输量小的可怜。

    要是指望外贸,工厂都得倒闭!

    周青峰要发展工业,就需要市场。外面的市场搞不开,那就只能开发内需了。他根本不想用行政手段去剥夺农户的劳动成果。他宁愿花钱购买,把自己冲压机里冲出来的银元铜元交易给领地内百万级的农户,求着后者来消费。

    当1617年的小麦收割之后,整个‘革命军’上下都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大帅花了几百万银元收购了大量的粮食。他开动宣传机器,在报纸上印刷喜讯,通告全天下辽南半岛获得了大丰收。

    如今‘革命军’的报纸已经拥有两三万份的发行量,关注报纸新闻的人甚至远在陕西和四川。于是整个中原都知道了两件事。第一,周大帅不缺粮了;第二,‘革命军’治下的农户都有钱了;第三,大帅欢迎全天下的人去他那里做生意。

    当人们还在琢磨这三个消息究竟意味着什么,‘革命军’就开始组织一个又一个的商队,带着自己工厂里生产的货物卖到领地的四面八方——这看似就是一个左手到右手的过程。可就是这个过程,商品和资金就在流通。

    周青峰宁肯亏点钱,也要让底层的老百姓接受外来商品的冲击,强行扩大其视野。农户手里有钱又没办法买地,有人想着存起来,可也有不少人还是选择用来花。比如这跑来找桑木匠夜谈的老李头,他就在供销商队提供的货物前看花了眼。

    “老大爷,来扯上几尺花布吧。正宗机制布,又厚实又舒服。有了它做衣裳,冬天就不冷啦。”商队的售货员在大声吆喝,手里抓着‘革命军’水力织布机织出来的布匹,不断夸耀。

    普通的农家布匹,布幅都非常窄,质量也没保证。水力织布机的产品一致性好,还可以做到一米甚至两米宽的布幅,看着就叫人爽气——最近宋应星在钢铁厂搞研发。这位老兄杂学太多,他最先搞定的不是弹簧钢,反而是从炼焦的焦油里搞出了染料。

    嘚……,这科技树开到化学那边去了,可技术出来就别浪费吧。于是‘革命军’织布厂就开始生产花布了。也由于机制布的生产效率高出人工几十上百倍,价格实在便宜的不像话。

    江南的土布被机制布打的落花流水,真正是把一大批农村妇女逼的走投无路。也把松江府的布商气的暴跳如雷。可对于买布的消费者而言,这又厚实又好看的布料就太实在了。

    “给我来一匹。”

    “一匹布?”

    “对,靛蓝的这种来一匹。家里人口多,正好人人都换新衣裳。”

    李老头一咬牙,豪气的拿出几个银元买下了一整匹布。倒是售货员看老头挺有钱的,于是特意推荐道:“大爷,您要不直接买成衣吧。我们这里大人小孩的成衣都有,款式也好看,针脚都细密的很,价钱也不贵。”

    ‘革命军’发展制衣业最近遇到麻烦。这老百姓太喜欢买布匹自己做衣裳,觉着这样省钱。于是除了军队会大量订货外,制衣厂的销路惨淡,招收大量女工进生产线的事眼看就要黄。这可是关系到提升妇女地位的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大爷举起了价格屠刀……

    机制布价格比市面上任何一种棉布都低,于是周青峰干脆把成衣销售的价格降到跟买布匹自己做衣服差不多。这售货员把成衣的价格跟布匹的价格爆出来,李老头立马能算出这其中的好处——耶……,这等于不要钱就有人给自己做衣裳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