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当徐志贤带着人在瑞昌前线视察的时候,大楚帝国里的其他文武高层们也没闲着。 参务大臣、工业部尚书袁高峰,目前正在大冶视察大冶工业基地,他要在大冶视察汉天兵工厂、汉天机械厂、大冶炼铁厂等核心工厂,敦促下属各厂稳中提升产能,确保各类军需产品的供应。 尤其是在汉天兵工厂里,敦促二年式遂发步枪的生产线建设情况。 算上袁高峰的话,大楚帝国里最顶级的官员,也就是参务大臣已经有三人外出视察。 而大楚帝国里一共也就七个参务大臣,而文官体系只有五个人:分管吏务、内务,同时兼任吏务部尚书郭全书;分管司法事务,同时兼任大督察院左都御史的秦高林;分管工商经济事务,并兼任工业部尚书的袁高峰;分管税收、财政事务,同时兼任税务部尚书的陈星凯;分管农林畜渔、基础建设、民生赈济、教育等事务,同时监管礼教部尚书的宋章。 剩下的两个一个是军方的参谋部部长徐志贤,军政部部长魏开福。 大体上是徐志贤负责军令事务,魏开福负责军政事务。 一个管打仗,一个管建设。 大楚帝国里的七个参务大臣,目前已经有了三人外出视察,目前只有四名参务大臣留京坐镇处理政务。 这顿时让这四个人的工作强度提升了起来。 这些也是被罗志学看在了眼里,因此在七月初四的时候,罗志学下旨因参务大臣工作繁忙,特调财务部尚书黄诚宣、农林部尚书张旭、吏务部左侍郎宋经纬、参谋部作战副部长孙天弘一共十人入宫行走,协参军政要务。 这个‘协参大臣’,也是罗志学谋划已久了。 一方面现在的参务大臣权柄过重,需要一定的制衡。 另外一方面嘛,现在的参务大臣工作实在过于繁忙,这些参务大臣可不仅仅只是名义上参赞军政要务,而是真的需要轮流在宫内二十四小时进行值守,并且发生紧急要务的时候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同时他们除了轮换在宫内值守外,还有繁重无比的本职工作。 以前七个人在京畿的时候都还好,勉强还能安排的过来,这一下子有三个人被安排出京视察,只剩下四个人的时候就有些轮换不过来了。 同时参务大臣又没有其他副手,顶多只有少数从各衙门抽调过去处理普通文书工作的低级轮换官员而已。 而罗志学是真的担心如今留守京畿的四个参务大臣,被活生生累死…… 所以趁着这一次机会,罗志学直接推动了协参大臣制度,给那些参务大臣们配个副手。 这些协参大臣,并没有和参务大臣一样,会分管多个事务。 他们的日常工作还是本质工作,但是需要轮换入宫值班,在值班的时候充当参务大臣的副手处理事务,以减轻参务大臣的工作量。 而从权力制衡角度来说,这些协参大臣一定程度上也能制衡参务大臣的权力,避免参务大臣权柄过大,除了皇权外难以有效制衡。 但是,用协参大臣进行制衡,那这只是预防万一而已。 参务大臣最好的制衡人选,是参务大臣自己! 七个参务大臣呢,他们代表不同的利益,有着不同的野心,同时他们的政治地位处于同一高度,没谁说地位更高。 如此一来,矛盾自然就来了。 制造山头,这事罗志学还是很在行的。 先是弄军政分离,把文官和军方搞的矛盾重重。 又搞参务大臣制度,并且在分管事务上也进行了一些调整,然后又让他们参务大臣之间有着矛盾。 哪怕是军方内部,现在也是有着内部矛盾。 比如陆军那边,对近卫军的丰厚待遇就非常不满…… 而海军那边,对陆军拿了绝对大头的军费,只给海军留下一点银渣子也很有意见。 守备师的将领们,对主力师的将领高高在上也特别不爽。 最近,守备师里的一些将领,包括一些和守备师利益关系比较大的将领们,都在呼吁对守备师进行改革。 怎么改革? 直接把守备师扩充为主力师啊。 如今的守备师在楚军体系里,就是属于典型的二线部队,战术编制以及装备,全都是传统军队的那一套,也就是明军营哨兵的那一套,甚至很多新编的守备军,其中将士们的军服都还是明军的军服呢…… 长期以往,自然是很多守备师的将领有所不满,并试图推动守备师改革,增强战斗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