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震惊!那个男人带着视频回来了!-《对话古今:我打造节目,国宝有灵》


    第(2/3)页

    “那这个乱世,到底有所乱呢?这位帝王,又是怎样的一位帝王?”

    郑冰冰毫无痕迹的接上这一句,平日里积累下来的功底显露无疑。

    而且冰冰的声音偏向于轻灵,显得更加活泼,听上去仿佛有一种深山之中泉水叮咚的感觉,一字一句沁人心脾。

    “这个乱世,名为春秋战国,而这个帝王,是为大秦始皇——嬴政!”

    咚!咚咚咚咚!

    鼓声响起,紧接着,又是一声嘹亮的鹤鸣。

    “这是一个纷乱的时代!”

    穆川英接过一棒,英气十足的声音中带着几分铁血意味:“大争之世,豪杰并起,诸侯混战,伐交频频。

    在长达几百年的乱世之中,刀兵、权谋、智慧、哲学,互相碰撞交流,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这里诞生,大一统的希望之火,在每一个百姓心中燃起!”

    袅袅白雾,仿佛勾勒出了那一个璀璨多姿的纷繁乱世。

    诸侯争霸,百家争鸣。

    无数的火花在这个时代激荡而起,铸就了传唱数千年的文明之歌。

    而视频,也在此正是踏入主题。

    气氛相对于之前,有些许的放松。

    背景音中,一段传唱千年的篇章响起。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原本节奏韵律就非常强烈的文章,在背景音的加持下,更是多出了热血昂扬的感觉。

    “冰冰,你知道这一个选段,是出自那一篇文章里面的吗?”

    “自然是贾谊的《过秦论》。”

    郑冰冰不假思索。

    作为必背篇目,《过秦论》这篇课文,可以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篇目。

    “古人的夸与骂,不结合真实的背景和时代,真的难以分辨。”

    “川英说的非常正确,这一点,在节目的最后,可以多说两句。”

    “但是大秦的崛起,真的只靠秦始皇之前的六位君王吗?”

    “当然不是,这六世之余列,指的是从秦孝公开始,到秦庄襄王的六代国君,不过想要理解大秦帝国的崛起,还需要在这六位国君的基础之上,再加上三个人!”

    “九位国君,以及无数人才的辅佐,才有了大秦帝国最后的霸业,才有了大秦始皇震撼寰宇的不世之功。”

    几人你一句我一句,但是重心依旧在易泽身上。

    郑冰冰扮演着一个好奇宝宝,时不时的就会提出问题。

    而穆川英,则是一个理智的幕僚,会在旁边查漏补缺。

    三人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有条不紊的推进着节目。

    “在秦朝之前,有三个朝代广为人知,即夏商周。”

    “不是要说大秦吗?为什么会说道夏商周?难道要从上古时候说起?”

    “那倒没有必要。”

    易泽一笑:“众所周知,周朝的老大是天子,而在下面,则是诸侯-卿大夫-士,层层分封。在周朝开始的时候,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到最多的时候,有八百个诸侯国。”

    “这么多?万一周天子管不住了,那岂不是要造反?”

    “刚刚易泽老师说的是中原的情况,而在中原的西边,有一群人,工作就是替周天子养马,首领叫做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卿大夫,这些人,就是秦国的祖先。”

    “养马?弼马温?”

    “弼马温的称呼或许很适合他们,只不过在那个时候,非子还没有资格建国,毕竟咖位不够,大伙不认,但很快,机会来了!”

    “时间,拉长到百年之后。”

    穆川英在旁边加了一句。

    “一百年也叫快啊!非子都死了!”

    郑冰冰毫不犹豫,吐槽道。

    配合着颇有喜剧效果的大头,更显得有趣可爱。

    “确实,不快。”

    易泽无奈的耸耸肩,又道:“百年后,发生了一件大家耳熟能详的事情——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多次点燃烽火忽悠诸侯王前来勤王救驾,当西戎真打过来之时,诸侯们以为还是骗局,便没有带兵前来,致使周幽王身死,周朝迁都洛邑!”

    “羊来了的高配版,所以说骗人一定没有好下场!”

    “实际上,烽火戏诸侯这件事,很大概率上只不过是编造的事情,只不过它是真是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这件事情中,透露出来的关键信息。”

    “关键信息?”

    “嗯,这个故事,表达的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大趋势。天子的权威急剧衰弱,礼崩乐坏的时代开始,波澜壮阔的春秋战国自此展开。”

    “通俗的来说,就是老大说话不管用,而下面的小弟蠢蠢欲动,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诸侯召集其他国家,在周天子面前耀武扬威,这就是争霸,右一个成语,问鼎中原,就出现在春秋时期。”

    “川英说的没错,而在这诸侯争霸的时候,最尴尬的当属周天子。作为天子的权威,在此刻完全不存,周天子自然心中不服,但实力不如人,也只能点头微笑答应。”

    “脸上笑眯眯,心里妈卖批?”

    “可以这么说。”

    易泽的情绪越发的放松了,和同龄人谈话的快感,已经是很久没有体会到的事情了。

    说起来,来到这个世界,要么就是自己一个人自娱自乐,要么就是和郑士成这样的老狐狸谈天说地,要么就是对话古代大圣先贤,易泽都快养成习惯了。

    而今和郑冰冰,穆川英谈话,更是觉得游刃有余。

    倒也是难得的饭前甜点。

    “周平王忍气吞声,但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的老爹周幽王打电话摇人完全没人来,而现在,诸侯都忙着称霸,丝毫没有顾忌周平王的脸面,因此,周平王便想着扶植一批属于自己的嫡系势力!”

    “周平王不会找上了老秦人吧?”

    “确实如此,当时老秦人的首领,叫做嬴开,周平王直接将其封为诸侯王。”

    “嬴开是烽火戏诸侯中为数不多前来救援的势力之一,并且一路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邑,因此才有了分封诸侯这一件事情。”

    “当然,提嬴开的名字很多人不怎么了解,但是秦襄王,就熟悉多了。嬴开从卿大夫变成了诸侯王,相当于拿到了入门证,也有了争霸的入场券。”

    “秦襄王终其一生,都没有得到封地,周平王本就自身难保,更不可能将土地分给秦襄王,只是从法理上承认了秦襄王的地位,但是土地还是需要自己去争抢。”

    “那秦襄王也太惨了吧,啥也没有,就有个名分。”

    “冰冰,你可不要小瞧这个名分。”

    易泽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继续道:“这个名分,重于泰山,没有这个,就没有地位,有了这个,即便再怎么弱小,那也是货真价实的诸侯王。”

    “秦国在这个时候,非常的弱小,并且还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

    “武王伐纣,建立周朝,最开始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姬姓诸侯国五十三个,是天子的宗亲,位于鄙视链的最顶端,其次就是跟着武王伐纣的异姓功臣,比如说姜子牙的齐国,再往后,则是普通追随者的后代。”

    “而最底层的,就是前朝遗民的后裔。”

    说到这里,穆川英补充道:

    “之前易泽老师所说的秦国先祖非子,就是商朝将军恶来的后代。”

    “恶来?我记得曹操曾经称呼典韦为古之恶来!”

    “正是如此。”

    “这条鄙视链下,像秦国、越国、楚国等地处偏远的国家,毫无疑问,是鄙视链的最底层。”

    听到这里,观众们不淡定了。

    “好家伙,三个被鄙视的后面被仰望!”

    “这叫什么?这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话说老秦人在那种情况下都没有被亡国,真的是奇迹!”

    “我记得春秋五霸里面就有老秦人,真是厉害啊。”

    倒了一杯茶,易泽继续言道:

    “从秦襄王,到秦穆公,整个秦国就是一直在和西戎争夺地盘,可惜的是,没有抢过,横跨了百年岁月,毫无建树!”

    “而在秦穆公时期,他手底下有三个谋士,百里奚、蹇叔和由余。在他们的帮助下,秦国的国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靠着新发展来的实力,这次终于打败了西戎,夺下了很多土地。”

    “百里奚举于市,孙叔敖举于海。”

    “正是,在秦穆公获得土地之后,秦国也终于有了实力上牌洲打牌了,秦穆公也成为比较公认的春秋五霸之一。”

    “诶?为什么是比较公认啊?”

    “春秋五霸有很多个版本,人选不一,而和秦穆公同一时期的,就是公认的晋文公。不仅同时代,而且还是邻居。秦穆公最开始的选择就是东进攻晋,结果两次大战,都被晋国给打的惨败,这才转头向西拿西戎撒气。”

    “史学家将从秦襄公到秦穆公这百年来的历史,称为襄公得其名,穆公得其实。”

    “襄公拿到了资格证,穆公打下了地盘,有了实力、有了地盘,这下子秦国该出人头地了吧?”

    “并没有,晋国牢牢挡住秦国的东进之路,连续13位国君,300多年的时间,秦国没能向东扩张一步。

    准确来说,不光没扩张,还经常挨揍。刚开始是被晋国揍,晋国没了以后又被楚国揍,只能偶尔去欺负欺负更弱的蜀国和巴国,给自己挽尊。

    而就在秦国这憋屈的300年时间里,外界的诸侯国已经打了好几轮,时间呢,也从春秋来到了战国。

    冰冰,你知道春秋战国的分界线在哪里吗?”

    这一下子确实把郑冰冰问住了,脑海中有些模糊,但思考了片刻,郑冰冰还是想起来了。

    “三家分晋!”

    “正确!”

    易泽笑了笑,这段历史确实不怎么被人熟知。

    大家知道的,也就是几个成语。

    问鼎中原,一鸣惊人,卧薪尝胆,三家分晋等等。

    “过了300年,秦国这时候的国君,叫做秦孝公。从他开始,秦国变得不一样了,而这一切变化的缘由,来自于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商鞅。”

    “商鞅变法!可为什么,有些人叫他卫鞅,还有叫他公孙鞅的。”

    “这和古代人的姓氏有关。”

    易泽笑着解释道,这确实是一个盲点。

    “我们现代人的姓名,包含了姓和氏,统一成了整体。

    而在古代先秦时期,姓和氏是分开的,它的应用有三条原则:

    首先,姓因生而定,百代不变;氏因家族分,是可变的。

    也就是说姓是不变的,你爸姓啥你姓啥;而氏是可变的,你被封到哪你就氏什么。

    比如一家三兄弟都姓王,分别叫雷、山、风。

    老大雷是嫡长子,他继承父亲的封地古,这是嫡长子继承制;

    而另外两个儿子,要被分封到别处去,假如二儿子被封到辽,他的氏就从古变成了辽;

    这就是第一条原则。

    而第二条原则,就是男的称呼氏,女的称呼姓。

    比如这个二儿子山,他在古的时候,别人就得叫他的氏加名,也就是古山。

    而到了辽以后,别人就得改叫他辽山,不能叫他王山。

    因为“指名道姓”在古代就等于骂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