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的信念是意志力的基础-《情绪自控力》

    俄国著名画家列宾说过这样一句话:“无原则的人是无用的人,无信念的人是空虚的废物。”信念就是人内在的积极性,它可以令人在黑暗中摸索,在低谷中坚持。在信念面前,再大的困难也不足为惧。很多伟人凭借坚强的意志完成了超乎想象的事情,其实,他们的动力源泉正是坚定不移的信念。

    不管是否留意到,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其实都是基于某种信念。这种信念既可以是某些信仰,也可以是朋友之间普通的信任。《圣经·新约》说:“信念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未见之事的确据。”18世纪的英国牧师约翰·卫斯利曾经问一群朋友什么是信念,结果没有人能给出令他满意的答案。后来,他又去请教一位颇有灵性的女子,对方回答说:“按上帝说的做。”于是,卫斯利便说:“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信念。”基督教之所以会成为某些人的信仰,是因为他们相信上帝,而这也成了他们为人处世的信念源泉。

    虽然普通朋友之间的信任通常情况下还达不到信念的高度,但是在某些关键时刻,这种信任甚至比宗教信仰更能平息一个人内心的恐惧。

    《苦儿流浪记》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小说主人公雷米和几名矿工遭遇矿难,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脚下是看不到尽头的水流,而手里的几盏台灯就是他们所有的物品。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他们随时都有可能会被水流淹死,或者窒息而死,当然,也有可能会被饿死。他们虽然知道外面有施救人员,但是普遍都比较悲观。看到大家人心不稳,情绪低落,其中一个戴手表的人建议将灯熄灭,每隔一段时间由他通报一次时间。这样大家就可以放心休息,也可以节省体力。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矿工们的心虽然一直被揪着,但情绪基本稳定。最后,营救队顺利赶到,结果除了那个报时间的旷工死了外,其他人全都奇迹般活了下来。

    原来,那位有手表的旷工在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是准时汇报时间,但是当他发现同伴们的异常情况后,开始虚报:半小时说成15分钟;1小时说成是半小时;2小时说成是1小时……基于对这位工友的信任,大家的情绪始终没有太大的波澜,所以都在信念的支撑下活了下来。反观那位工友,因为知道“真相”,结果没有信念的支撑,最后被自己的心魔给逼死了。

    内心的平静是我们执着于信念的主要原因。一个没有坚定信念的人,必定是虎头蛇尾、狂躁不安之人。信念是积极的,它可以消除某些负面的疑虑,从而让人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著名的精神科专家斯迈力·布兰顿博士说过,倘若一个人缺乏或者丧失信念,那么就意味着他生命本身的终结。在他的《坐标》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最近,我刚为一位女性做完一个大手术,她恢复得也很好。而且,在一次闲聊中,我获悉,她认为自己的婚姻相当完美。但是,在她手术完一个星期后,她的丈夫来到医院,向她提出了离婚的申请。一瞬间,她对自己美好婚姻的坚定信念顿时化为乌有。这个变故对她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她渐渐地开始发烧,并减少饮食。没过几天,她就在长时间的昏睡中去世了。”

    导致这位女士死亡的生理原因丝毫没有发现,或许对于她而言,信念的坍塌才是罪魁祸首。神经科的专家们曾经不止一次地这样告诫:“假如你认为自己应该是一个奴隶,那么你就会像奴隶一样做事,一旦不那样做,你就会内疚;假如你认为自己是一个皇后,那么你就会像女王一样感受和行事。”这便是信念对一个人精神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行为反应。

    美国作家海明威说过:“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它,却不能打败他。”一个人能否被消灭,属于能力的问题,能否被打败,则是信念的问题。所以说,即便你失败了,只要信念尚存,那么曾经击败你的人或事将变得不足为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