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天才-《问剑》


    第(2/3)页

    虞国的世家大族众多,在所有尊贵世家中,有五支最为尊贵。

    分别是博陵与清河的崔氏,

    范阳的卢氏,

    荥阳的郑氏

    太原的王氏。

    以及陇西与赵郡的李氏。

    这几支门阀家族,在前隋时期就兴旺发达,凭借庞大的政治影响力,屹立不倒。

    哪怕隋末乱世时期,各路修行门派与叛军在中原大地杀得血流漂橹,也没能影响到他们。

    事实上,建立了虞国的高宗皇帝,自己就是陇西李氏的成员。

    尽管在学宫阴影下,这些旧日家族的影响力大不如前,但依旧能源源不断地诞生新的重要官员、大儒乃至学宫教授。

    大儒王温纶担任考官的消息一经传出,市面上他所著的书籍就被大肆收购,特别是他对《诗》、《书》、《春秋》等典籍的注解版本,更是被抢购一空。

    所有学子都在费尽心思地理解他对典籍的理解,以期在考场上不犯下失误。

    “这种让所有学生哭天抢地看一个人的书的行为,”

    李昂头疼地揉了揉眉心,“有葛军内味儿了。”

    “葛军是谁?”

    柴翠翘好奇问道:“也是大儒么?”

    “不,那是个能够欢声笑语间,吹着唢呐愉悦送走百万学子的伟大教育家。”

    李昂随口吐槽了一句,心中默默哀叹,为什么他觉醒的异界记忆里,没有成吨成吨的文学典籍。

    不过,吐槽归吐槽,李昂自己也知道,就算异界记忆里有一大堆文学典籍,该没用还是没用。

    虞国承平两百年,文坛发展迅猛,儒学大家、诗词名家层出不穷。

    就算他从文学典籍里,“借”来几首,侥幸扬名立万,也支撑不了多久——虞国酒席诗会频繁,几乎每场宴席,都要求文人吟诗作对,以显露才华。

    正经文人,都有着十几二十几年的文学积累,平时偶尔有诗性灵感,就把好句子抄录下来,丢进桌上木筒,长年累月才能积攒下一两首好诗。

    一个十四岁的普通少年,没有任何人生阅历,突然间拿出几十首跨度极大、风格迥然不同的名篇,谁能信?谁会信?

    出席宴会,其他人随便找个东西,提个题材,要求分韵限韵,合情合景,临时作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