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三章-《大唐:贞观第一败家子》


    第(1/3)页

    说起教育,其实从去年开始,大唐全国各地在李恪的建议下,多多少少也都开设了不少的学堂。

    老李同志并不是短视之人,很清楚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读书人的基数越大,可供选拔的人才会越多。

    但随着各地蒙学学堂的铺开,问题也随之而来。

    很多人并不愿意将孩子送去上学,哪怕学堂一文钱不收。

    书房中,刚刚从邠州赶回来的卢照邻狼吞虎咽的往嘴里扒着饭,像是好几辈子都没吃过东西似的,李恪怕他把自己噎死,倒了一杯茶水推到他面前:“喝点水,别噎着。”

    “唔,谢谢殿下。”卢照邻把茶一口闷下,长出一口气,抚着胸口继续之前的话题道:“其实真不是属下办事不利,实在是……这帮家伙太过顽固,宁可让自家孩子去放羊,也不让孩子去学堂上学,您说,我们能有什么办法,总不能去家里绑人吧!”

    李恪不置可否的点点头:“那么,你有问过原因么?”

    “原因简单啊,家里缺劳动力。”

    户照邻把手里的空碗递给负责盛饭的侍女,无奈道:“哪怕学堂里不收钱,可是把孩子送进学堂等于家里缺了一部分劳力,乡里乡亲的,别人家五个劳力,自己家三个,收入水平肯定不一样。”

    这可能就是现实吧,每个人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知道读书可以当官,再不济也能去城里有人当伙计。

    可读书也是需要时间的,在百分之九十人口都在为填饱肚子而奔波的时候,别说家里缺少一个劳力,哪怕是半个劳力,都是造成极大的生活负担,这样的情况下读书似乎远没有放羊和打柴重要。

    这就像作者菌明明知道日万能赚钱,可特么做不到啊!

    李恪看着抱怨中的卢照邻:“你这是打算急流勇退?如果是这样,那就太让人失望了,我本以为身为卢氏子弟的你会跟别人不一样呢。”

    事关家族荣辱,卢照邻顿时觉得满桌子的菜不香了,:“殿下,我没有打退堂鼓的意思,就是觉得咱们应该一点点的慢慢来,先做出点成绩来,让人看到希望才好……。”
    第(1/3)页